《讓子彈飛》幕后:姜文「騙」來兩大影帝,即興改臺詞惹怒周潤發

2007年,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上映,

觀眾們紛紛表示,根本看不懂姜文在表達什麼,

因此這部劇的票房直接撲街,姜文的名聲一落千丈,

為了挽回自己的口碑,一部好的作品迫在眉睫。

然而當時沒錢沒有口碑的姜文選擇了劍走偏鋒,

在沒有錢沒有劇本的情況下,籌備電影《讓子彈飛》

為了拍攝成功,姜文施展了自己卓越的「騙術」,

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誆」來了周潤發和葛優兩個大神,

讓一切籌備水到渠成,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誆」來周潤發和葛優兩座大神

姜文本著一定要找到大腕明星,

姜文直接將目標投向了當時在演藝圈里叱咤風云的葛優和周潤發,

為了請到這兩尊大佛,當時的姜文還在兩人的邀請信中夾了「情書」,

姜文給兩位人寫道:雖無艷星共枕,但有舍弟陪床。

當時的姜文一定想不到,自己如此誠摯的邀請,

會嚇到葛優和周潤發,最后兩個人都拒絕了參演《讓子彈飛》,

只有姜文又用了不少的方法,許是那封「情書」的后勁過大,

最終都被葛優和周潤發拒絕了,這可愁壞了姜文,

最后姜文頓生一計,開始自己的「誆騙」戰術。

他給葛優和周潤發各寫了一封信,

在寫給周潤發的信上姜文是這麼說的:

「葛優很喜歡師爺這個角色,已經決定出演了。」

而在寫給葛優的信上卻是:

「周潤發覺得劇本不錯,已經答應出演黃四郎了。」

由于當時的周潤發和葛優兩個人從出道開始,

便一直很欣賞對方,大有那種英雄相惜的感覺。

因此很想能夠和對方合作,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對戲,

然而卻一直沒有合作的機會,而姜文的信,

無疑是給瞌睡的兩人遞上了枕頭,

于是兩個人一聽說對方要參演,

便爽快地答應了姜文的邀請。

然而當周潤發和葛優到達劇組之后,

兩個人才發現是被姜文擺了一道。

不過也多虧了姜文擺的這一道,

才讓周潤發和姜文這麼快便有了合作的機會,

也成就了后來的電影《讓子彈飛》。

有了周潤發和葛優兩個人的加入,

電影《讓子彈飛》的后期選角,簡直猶如開掛一般,

根本不用姜文去主動找演員,便有很多演員湊上來想要參演,

畢竟能夠同時和周潤發、葛優一起合作的機會可真的是不多。

比如陳坤,據說當時的陳坤聽說周潤發和葛優都會參演《讓子彈飛》,

便直接坐不住了,但是又想到自己只是個偶像型演員,

害怕自己不夠分量,最后,陳坤為了提高自己進組的機率,

于是決定采用「激將法」,打動姜文導演。

他說:你敢啟用我這樣的偶像型演員嗎?

聽到這話的姜文果然上了當,直接回了一句:

沒有我不敢的事。雖然話一出口,

姜文便意識到自己上當了,然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最終,陳坤成功的為自己謀到了《讓子彈飛》的角色。

有了這些重量級演員的加盟,很快姜文便完成了選角。

這部電影終于可以拍攝了,然而在拍攝的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

不過好在演員們都很敬業,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

最終大家克服了拍戲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最后鑄就了《讓子彈飛》這一經典之作。

二、演員們的敬業成就經典

先是在拍戲的過程中,姜文惹惱了周潤發周潤發,

眾所周知,周潤發作為演藝圈里的常青樹,

這和他對待演戲的認真態度是分不開的,

周潤發演戲從來不會浮于角色的表面,

因此在參演每一部戲之前,都會設身處地的去體驗角色的生活,

深入體會角色的內心世界,他的敬業精神,

是他能夠在演藝圈里站穩腳跟的基礎。

因此周潤發一直資源很好,在參演《讓子彈飛》之前,

周潤發便已經演過很多的經典角色了。

然而,周潤發這一次演戲,卻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因為周潤發是香港人,普通話一直說的很不好,

因此周潤發為了背好《讓子彈飛》的臺詞,

還專門請了一位語言老師。

直到周潤發將臺詞前不背會,這才辭退了老師。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到了《讓子彈飛》的劇組之后,

他發現劇本一直在改動,而且這些臺詞還是姜文現場發揮出來的,

這讓周潤發極其的憤怒,為此,周潤發還和姜文鬧了半個月的脾氣。

不夠好在周潤發這人生氣歸生氣,但是職業素養還在,

因此并沒有因為和姜文生氣耽誤拍戲。

之后更是本著自己不能改變環境,

那就努力的去適應環境的想法,

讓自己盡量去配合姜文的要求,

并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演好自己的每一場戲,

久而久之,周潤發不僅學會了適應姜文的隨意改臺詞,

還學會了姜文的即興改臺詞。

就像原先的那一句「現在請剿匪回家的馬縣長為我們講幾句話。」

發哥就改成了「現在有請凱旋回來的馬縣長為我們講幾句話!」。

就這樣,周潤發的臺詞問題才解決了,

不過在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無不體現著周潤發的職業素養,

我想如果是現在的某些小鮮肉,怕是早就撂攤子了。

不過在這部戲中,除了周潤發敬業之外,

其他的演員也都很不錯。

比如葛優,在片中飾演的老湯需要佩戴假發,

并且每一次帶假發都需要耗費劇組很長的時間。

后來葛優為了不耽誤劇組的進度,

干脆幾天都不卸妝,由于長時間佩戴假發,

葛優癢的晚上都睡不著覺,最后在睡夢中,

將自己的頭皮揭掉了。

除了演員們敬業之外,姜文作為導演更是以身作則,

比如姜文早在影片開拍之前,

便為了出境的效果,開始控制自己的飲食,

并且每天都堅持健身,據說在這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

姜文直接瘦了20多斤。

在拍戲的過程中,姜文不僅對影片的臺詞精心錘煉,

而且在拍攝鏡頭上更是精益求精。

在電視劇中的一場鴻門宴上,

當時由于劇組的攝像機拍攝的效果不好,

姜文為了找出最合適的鏡頭,直接將這段戲拍了35遍。

而在拍攝張默和陳坤在茶館里的那段戲時,

因為姜文一直不滿意拍攝效果,

因此那段戲直接拍了一整天,

直接花費了約10萬尺交卷。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兩天后,姜文依舊表示不滿意,

因此這段戲又拍了一次。

這意味著之前的10萬尺交卷全部浪費,

不過也正是因為姜文的認真,

那段戲在之后成為了整部劇的點睛之筆。

三、錘煉細節,造就經典

「電影你不能靠故事來解決問題,

這就是很多電影拍得不好的原因,

故事是個想法,可是里邊的細節沒有,臺詞沒有。」

在姜文看來,一部好的電影,僅僅有好的故事是遠遠不夠的,

細節和臺詞,更是決定電影好壞的關鍵,

因此在拍攝《讓子彈飛》的過程中,

姜文在電影細節的處理和臺詞的錘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電影中的萬民傘,其實在電影中,

并不是一把普通的傘,而是一把代表著封建制度的傘,

在影片中,這把傘最先出現在假麻子那里,

假麻子一直跟黃四郎合作,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搜刮民脂民膏。

后來萬民傘被張牧之帶走之后,

這把槍多次在張牧之給百姓散錢散槍那里出現

在百姓撿起槍的那一夜,萬民傘在風雨里搖曳

這代表封建制度已經要被摧毀。

比如張牧之的身份,

在《讓子彈飛》這部影片中,

僅僅介紹了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

但是卻沒有具體的介紹張牧之到底有多厲害,

然而熟悉歷史的人,便能秒懂,

畢竟東坡將軍蔡鍔可是梁啟超先生的高徒,

是護國軍神,是民國時的開國元勛。

在1915年的時候,蔡鍔就曾經發動過護國討袁運動,

并且還取得了勝利,那麼早年便已經追隨松坡將軍蔡鍔的張牧之,

軍事背景自然也不會差,身份的重量不言而喻。

再比如張牧之的槍9853,

這個數字與中央縱隊長征時的人數不謀而合。

在影片中,張牧之用這把槍射擊欺軟怕硬,

恃強凌弱的地方惡霸馬邦德,

這其中的意思就很明顯了。

其實在電影《讓子彈飛》中的這種細節還有很多,

也正是這些細節是的《讓子彈飛》這部電影,

更加的厚重,這一系列細節的處理,

來暗諷現實的生活,賦予了電視劇更多的現實意義。

因此電影《讓子彈飛》表達的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而是通過簡單的故事,來反映社會現實,

賦予了影片更多的現實意義。

在臺詞上,姜文導演對好的臺詞,

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臺詞對我來說是恰恰是找尋角色內心里,

他自己可能都沒有發現的那些角落,

用那種相反的,或者經過掩飾的,

甚至他不留神暴露出來的那一瞬間,

讓大家來洞察他的內心,這樣的臺詞才有意義。」

在姜文看來,好的臺詞是能夠在不經意之間表達角色內心的。

比如電影中的臺詞「讓子彈飛一會兒!」

這一句是姜文導演在《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中最喜歡的一句臺詞,

甚至還將其作為了電影的片名,

因為這短短的幾個字便表達了張牧之的心態,

正如姜文在某次采訪中所說,

「放松一下嘛,槍打出去了給點過程,

不能說立刻見效,我以前年輕的時候可能希望立刻見效,

給點過程,慢慢來是一種心態,

張牧之應該是有這樣心態的。」

在姜文看來,在張牧之的心中,

對于馬韁繩會斷的這個結果,早就了然于心,

但是對于贏,他更加享受的是贏的過程。

不過這部劇并沒有直接表達張牧之的這種心理,

而是通過一句「讓子彈飛一會兒!」的臺詞,

在不經意間暴露出張牧之那鮮活生動,富有趣味性的心理活動,

并且能夠引導觀眾來洞察張牧之的內心,

這樣的臺詞,正好符合了姜文導演對于好臺詞的理解。

在《讓子彈飛》這部劇中,姜文導演在細節處理上做到了極致,

從萬民傘到張牧之的身份再到張牧之的槍,

姜文導演在細節上,賦予他們故事之外的意義,

通過暗諷,將故事照進現實,讓平凡的故事,

詮釋了不平凡的寓意。

在臺詞的錘煉上,《讓子彈飛》更是教科書級別,

劇中的臺詞總是能夠在三言兩語中,暴露角色的內心活動,

引導觀眾們主動去洞察感悟角色的內心世界,

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是很了不起的。

我想這也《讓子彈飛》成為經典之作的原因之一。

然而,想要讓一部劇想要成為經典,這些是遠遠不夠,

強大演員陣容的加持,更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能夠請到好的演員參演《讓子彈飛》,

在《讓子彈飛》中營造一種神仙打架的場面,

因此在2009年的時候,姜文便已經開始費盡心思找角色了。

結語

2010年上映的電影《讓子彈飛》作為當年的票房黑馬,

成為了近13年來的經典之作,

在這經典背后看不見的角落,

是姜文導演的對待電影認真的態度。

從《讓子彈飛》的細節處理到臺詞,

從電影選角到每一個場景的拍攝,

都是離不開姜文導演的努力和堅持。

即便得罪周潤發這樣的大咖,姜文依舊堅持著對臺詞的淬煉,

即便因為一個鏡頭浪費了10萬尺的交卷,

也要拍攝出令人滿意的鏡頭。

當然在這中間也離不開演員們的敬業精神,

比如周潤發,即便對姜文的改臺詞十分不滿,

但是依舊會認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并且還會努力的去適應姜文的改臺詞,

葛優為了不耽誤劇組的進度,

即便瘙癢難耐,依然堅持不卸妝。

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之下,

《讓子彈飛》這部經典之作橫空出世,

自2010年電影上映至今,熱度依舊,

只要彈幕中出現「讓子彈飛」的臺詞,

那麼彈幕上一定會出現很多彈幕刷「申遺,申遺!」。

所以呀!所有的經典作品的背后都是無數人的心血,

《讓子彈飛》的成功是必然中的偶然。

那麼你看過《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嗎?

電影中的那個角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