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福建男孩樹上搭窩居住,每日靠拾荒過活,連肯德基都不知是啥

一天,福建晉江仙石邊防派出所的民警接到了一則奇怪的報警電話。

報警人是一位水管工李師傅。

在電話中,他焦急地表示: 「六源路邊的一棵大榕樹上蓋了一座小樹屋,里頭還住著一個人,你們快來看看!」

這個電話,讓民警們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畢竟,在樹上筑屋本是武俠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情節,怎麼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難道這位「樹人」是個武俠小說迷?

懷著滿腹的疑惑,民警們迅速趕到了現場。

可是,眼前的場景又讓他們吃了一驚: 住在樹上的并非是什麼「世外高人」,而是一位身材瘦弱的少年。

這個少年為什麼要住在樹上?他的身上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樹人」少年、流浪拾荒

2015年6月10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三,福建晉江的水管工李師傅正和往常一樣在路邊修理污水管。

上午10點過后,他和工友們坐在路邊一棵大榕樹下一邊乘涼一邊閑話家常。

這時,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突然從茂密的樹冠中傳了出來。

李師傅順著聲音向上看去,不由得嚇了一跳: 在離地幾米高的樹冠上,竟然藏著一個簡陋的小樹屋。

仔細一看,這座樹屋由木棍、麻袋、麻繩和廢棄的塑料瓶搭建而成,上面還覆蓋著幾層破舊的雨衣,似乎是有人居住的樣子。

發現樹屋后,李師傅立刻招呼工友們來看。

沒想到,在他們說話的時候,樹屋的簾子竟被人拉開了一條縫。

一雙眼睛從簾子后面露出來,警惕地朝他們張望著。

看到樹屋里有人,李師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主動打起了招呼: 「你住在這棵榕樹上嗎,能不能讓我上去看看?」

聽了他的話,上面的人遲疑了一會,最終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隨后,李師傅便爬上了榕樹,來到了樹屋跟前。拉開簾子后,他不由得大吃一驚: 這個住在樹上的人竟然是一個年輕的男孩!

看著樹屋里簡陋的環境,李師傅疑惑地問道: 「小伙子,你干嘛要住在樹上呢?是不是和家里人吵架了?」

可是,男孩卻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偶爾說的一兩句話,也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讓人聽不明白。

看著男孩落魄的模樣,李師傅的心里頗為擔心,便向當地警方報了警。沒過多久,仙石派出所的民警們便趕到了現場。

一開始,民警們打算勸男孩下樹,可出人意料的是,無論他們怎麼勸說,男孩始終不肯離開樹屋一步。

六源路邊發現「樹人」的消息傳出后,不少周邊居民和媒體記者都趕來了現場。

眼看著下面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男孩似乎有些膽怯,不僅將樹屋入口處的簾子拉得嚴嚴實實,還將一根鐵棒擋在了門前。

為了安撫男孩,一位記者自告奮勇爬上榕樹與他交談。

通過男孩斷斷續續地講述,記者了解到,原來這個男孩早在一年前就住在了樹上。

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叫什麼,一直以來都在獨自流浪。

由于害怕別人搶走自己搭的樹屋,也不想和別人接觸,男孩每天白天都待在樹屋里。

只有夜幕降臨時,他才會到地面上來撿點廢品,拿到附近的廢品站賣錢。

看著男孩不愿下來,圍觀的居民們七嘴八舌地勸說道: 「孩子,快下來吧,我們帶你去買肯德基,麥當勞吃!」

可是,男孩連肯德基、麥當勞都不知道是什麼,只是自顧自地重復著:「這是我家,你們快點走開。」

無奈之下,民警和記者只能退到一旁,等待男孩的情緒平復下來。

當天晚上七點多,樹屋里終于有了動靜。

男孩將三個裝著塑料瓶的大袋子從樹上扔了下來,隨后從樹屋里探出身來準備下樹。

看到民警還未離開,男孩剛伸出的腿又頓住了,下意識便想返回屋里。

好在,經過民警半個小時的勸說,他最終還是來到了地面上。

下來之后,男孩告訴民警: 「我要把這些瓶瓶拿去廢品站賣錢。」

為了了解男孩的情況,民警決定陪他一起去。

隨后,男孩便用一根扁擔挑起了三個大袋子,顫顫巍巍地往前走。

或許是由于長期吃不飽飯、營養不良,男孩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歇息一會兒。

可是, 他卻始終緊緊護著自己的袋子,不肯讓民警們幫忙。

走了大約一公里后,一行人來到了陳埭鎮海尾村的一個廢品回收站。

在這里,回收站的老板劉女士告訴了民警一些關于男孩的線索。

原來,男孩大約是2014年左右開始來賣廢品的。

每隔幾天他都會帶著一些易拉罐、塑料瓶和廢紙來賣,一次能賣個三四十元。

劉女士曾經打聽過男孩的身世,但她只知道男孩差不多十五六歲,其他的如,家庭住址、名字一概不知。

而且,男孩智力方面似乎有些欠缺,平時幾乎不與人溝通。

賣完廢品后,民警打算將男孩先安置在救助站,再幫他尋找家人。

可是,由于缺乏身份信息,救助站無法接收他。

無奈之下,民警只能將他帶回了仙石邊防派出所,等待進一步的安排。

二、尋親無果、社會關懷

回到派出所后,民警們為男孩準備了一套換洗衣服,讓他洗了個熱水澡。

之后,民警們又特地買來了一個雞腿給男孩吃。

或許是許久都沒有吃過如此美味的食物,男孩拿到雞腿后便狼吞虎咽,差點把骨頭都吃了。

可憐的模樣,讓在場的民警們都感到一陣心酸。

在派出所期間,男孩仍舊保持著警惕,不肯離開自己的行李一步。

就連睡覺的時候,他也要緊緊地抓著自己的袋子,蜷縮在椅子上睡。

民警們問話時,男孩也只會回答 「我要回去樹上」,讓他們頗為無奈。

在派出所辦完手續后,民警們便著手幫他尋找起家人。

在此期間,為了讓男孩有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民警們打算將他送到救助站暫住。

可是,到了晉江救助站之后,男孩卻一直抓著自己的袋子不肯下車,任憑大家怎麼勸說也無動于衷。

考慮到救助站的開放性,民警擔心男孩會從這里走丟,最終還是將他帶回了派出所。

了解到男孩的情況后,6月11日一大早,晉江救助站的站長便帶著兩位心理咨詢師來到了派出所,準備為他進行心理診斷。

通過短暫的談話,心理咨詢師發現男孩存在強烈的社交障礙,一與生人交談便會渾身發抖。

心理咨詢師推測,男孩在流浪過程中很可能遭遇過他人毆打等不愉快的經歷,才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心理問題。

為了獲得男孩的信任,從他口中得到一些關于他身世的線索,民警們特意將廢品站的劉女士請到了派出所。

果然,看到劉女士出現后,男孩稍微放松了下來,眼神也沒那麼警惕了。

為了穩定男孩的情緒,劉女士安慰他道: 「別怕,他們都是來幫你,帶你回家的。你要是愿意的話,可以叫我一聲媽媽,跟我一起撿瓶子。」

在她的安撫下,男孩終于開了口。

然而,民警們依然沒能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6月12日上午,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查閱網上資料后發現,男孩的外形與一位走失少年陶某很相似。

這個消息,讓民警們都燃起了希望——說不定,男孩就是走失的陶某。

可是很快,他們的希望便又落空了。

劉女士詢問時,男孩堅定地表示自己并不姓陶。

此后,又出現了幾位疑似人選,但經民警排查最終都被一一否定了。

就在調查陷入僵局時,民警們意外獲得了一個線索。

一次交談時,男孩回憶起自己是在陪父母逛集市時,被一位陌生的阿姨帶出來的。

民警們懷疑,男孩可能是小時候被拐賣到福建來的。

隨后,他們對男孩采血提取了DNA,并在數據庫中進行比對。遺憾的是,這次依然沒能找到男孩的父母。

雖然尋親希望渺茫,但在派出所住了幾天后,男孩的身上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剛來派出所時,他只肯吃自己帶來的面包,對民警們帶來的飯菜碰都不碰。

過了幾天,他開始學著民警們的樣子,笨拙地用筷子和勺子吃飯。

雖然依舊不太說話,但他的臉上逐漸出現了笑容,平時也會像普通孩子一樣看電視,尤其愛看動畫片。

由于一直找不到男孩的父母,6月16日,民警們將男孩送到了晉江福利院。

此后,他將在這里生活。這次來福利院時,男孩的情況明顯比之前好了不少。

雖然一開始還是哆嗦著不愿意進屋,但在民警的陪伴下最終還是鼓足勇氣踏出了腳步。

考慮到男孩的心理障礙,晉江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專門請來精神科醫生,為男孩進行了會診。

經醫生診斷,男孩患有嚴重的精神焦慮,而且由于長期與社會脫節,他的許多社會功能都已經喪失了。

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晉江福利院最終決定將他送到晉江療養院接受心理治療。

接受采訪時,療養院的工作人員表示: 「我們請來了專業的心理醫生為他診斷病情,并指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接下來,我們將會幫助他盡快恢復健康。」

三、身心好轉、步入社會

在療養院接受五個多月的治療后,男孩的身心狀況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不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說話、生活,也學會了打牌、下棋等娛樂活動,閑暇時候還會主動幫療養院的工作人員做清潔。他的變化,讓大家都欣慰不已。

2015年11月16日,男孩在療養院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和五個月前相比,他長胖了不少,人也變得更加有精神了。

面對鏡頭,男孩笑著表示: 「大家都對我很好,我在療養院很開心。他們都說我治好了,很快就能出去打工掙錢了 。」

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愿望便是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再買東西回來看望療養院的朋友。

同時,男孩也敞開心扉,訴說了自己的身世。

原來,男孩六七歲時被人販子拐走,帶到了一個名叫「古水」的地方。

這個家里有一個姐姐,家里人都叫他「小老二」。

可是,家里的男主人對他并不好。不堪折磨的他便獨自一人逃離了家中,開始了流浪生活。

2015年12月,男孩出院回到救助站,正式開始了新的生活。

依靠著模糊的記憶, 他想起自己姓「黃」,便給自己取了個「黃樹人」的名字。

為了幫助黃樹人融入社會,救助站的社工為他安排了多種課程,包括寫字、做手工、打羽毛球、下象棋等。

經過三個星期的學習,黃樹人已經會寫100多個漢字。

而且,他在做手工上也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能獨自制作出各種各樣精巧的絲網花。

每次救助站舉辦志愿者活動時,他都會制作許多絲網花拿去街上義賣。

接受采訪時,黃樹人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好心的人,我現在不怕生人,也不想再回樹上了。我希望能學一項有用的技能,以后找個工作自力更生,再盡自己所能去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為了滿足他找工作的愿望,晉江福利院還特意為他辦理了身份證。

2017年元宵節過后,黃樹人在福利院的安排下來到了晉江池店鎮某鞋業公司上班。

對于這份工作,他顯得十分滿意: 「在這里吃、住都免費,廠里的同事對我也都很好。」

憑借著勤奮與努力,黃樹人很快便掌握了這份工作的技巧,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車工。

2021年,仙石邊防派出所的民警專程來到池店鎮看望黃樹人。

民警問道:「在這邊各方都還好吧。」

他回答:「好,吃也不要錢,住也不要錢」。

看到他身上的變化后,民警李軍鋒忍不住感慨: 「當時我們救下他時,他的精神狀態是很恍惚的。現在這個小伙子已經融入了我們正常人的生活,和他交流溝通也沒有任何障礙了。」

從孤僻的「樹屋少年」到陽光的帥小伙,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黃樹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民警們也一直在努力幫助他尋找親生父母。

期間,社會愛心人士陳春明忙前忙后,一直通過朋友圈幫少年尋親。

陳春明表示:「這些愛心群全部給他發出去了,到現在還是沒找到他父母」。

希望他能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也祝福他未來越過越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