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兒子病逝欠45萬,兒媳扔下娃走了,6旬夫婦帶孫輩住野外還債
老年喪子,家徒四壁,又欠下巨額外債。
這些事情,竟然都分毫不差地發生在了孫長栓的身上。
一輩子老老實實的孫長栓,為何會遇到這麼多變故?
年過六十多他,又是否能還清巨額債務?
1、小兒患重病,老漢無計可施借債救命
所有的變故,要從二兒子的一次重病說起。
孫老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孫占橋,二兒子叫孫占芳。
受父母的影響,兩個人從小就忠厚老實,長大后,他們都在廣州的服裝廠打工,養家糊口。
10余年前,二兒子孫占芳在廣州打工時,認識了湖北荊州的女孩,不久兩人結婚,生下了一個漂亮可愛的女兒。
大兒子也不久娶了媳婦,生下了兩個孩子。
看到兒子們都有了著落,孫長栓夫妻的心里很是開心。
可孫長栓沒想到,一場意外正悄悄降臨。
在二兒子孫占芳30歲那年,他和妻子從廣州輾轉到鄭州,單獨給人加工服裝,生意很是紅火。
孫老漢看到二兒子的生意紅火,本以為幸福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可是往往天不遂人愿。
在鄭州做服裝的第二年,孫占芳常常感到眼睛看東西很模糊。
感覺身體不妙的孫占芳,在一次陪同妻子去湖北看望岳父時,順便到當地醫院檢查了一下身體。
拿到檢查報告后,孫占芳嚇呆了,自己居然患了尿毒癥!
醫生解釋說,尿毒癥是一種腎臟功能不可逆性減退導致的代謝紊亂綜合癥。
長年尿毒癥的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以及視力下降的癥狀。
當知道二兒子得了尿毒癥后,孫老漢立馬讓兒子趕回河南,送到河南人民醫院醫治。
治療費用要花不是一筆小數目,孫老漢發了愁,但是他還是安慰自己的兒子和兒媳說, 「不用擔心病情,只要能治好,那就是福氣。」
雖然孫老漢當面說話暢快,回到家后面對這筆巨額醫藥費卻還是犯了難。
找誰借錢呢?誰能借給他這麼多錢呢?孫老漢想著自己一輩子老老實實,或許可以靠多年積攢下來的人品,先向親戚借點錢先緩緩。
對于一個即將六旬的老漢來說,借錢是難啊,每找一個親戚,孫老漢就強忍著淚水,把二兒子的情況向大家訴說一遍。
求人借錢的難堪,讓他的心就像被刀扎一樣。
這些借來的錢,都大筆大筆地花在了二兒子的病上。
但是二兒子的病,卻始終不見起色。
一問醫生,孫老漢才知,原來要治好二兒子的尿毒癥,得移植腎臟。
每個人就只有兩個腎,要是移植了一個給別人,自己就只剩下一個了。
如果不是至親,誰又愿意做這個事呢?
孫老漢知道,等醫院匹配腎臟肯定遙遙無期。
畢竟患尿毒癥的人這麼多,啥時候才能輪到他兒子呢。
所以,孫老漢萌生了捐獻自己的一個腎臟給二兒子的想法。
可是,還沒等孫老漢說出口,孫老漢的老伴便搶先了一步。
孫老漢的老伴高大鐲,一直跟孫老漢一起照顧著二兒子。
看著孫老漢的臉上揮之不去的滿面愁云,高大鐲也想為二兒子快點好起來。
于是,高大鐲把想要給二兒子捐腎臟的想法告訴了醫生。
經過配對檢查,高大鐲的腎臟適合二兒子的腎臟配型。
2009年,為救二兒子的命,醫生幫她把腎臟移植到了二兒子身上。
最終手術成功,二兒子可以出院了。
2、小兒便撒手人寰,只留下巨額債務
到了出院的時候,一家人收拾好醫院的東西,準備回家。
這時候,主治醫生告訴他們,病情可能會復發,切記要在家里休養一段時間再工作。
聽到了醫生的囑咐,孫老漢心中一震:花了60萬醫藥費,居然病還沒完全治好?
但他還是滿足于兒子康復的喜悅,一家人便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可是,其中卻有一個人不開心。
孫占芳從小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是一個忠厚孝順的人。
當他得知父母為他借了60多萬元,又怎麼忍心年邁的父母為自己承擔巨大的債務。
本該修養的孫占芳,不顧醫生的醫囑和父母的叮囑,于是毅然決定和妻子前往廣州繼續做服裝生意。
雖然服裝生意曾讓二兒子得了尿毒癥,但二兒子認為服裝生意確實能掙錢。
「干幾年服裝生意,掙的錢就夠把欠的巨額債還清了。而且我的病好了已經,總不能馬上復發吧!」孫占芳便說服了孫老漢的父母。
就這樣,孫占芳和妻子過去廣州做服裝生意。
轉眼又過了3年,孫占芳和妻子在廣州的服裝生意又開始做得紅火起來。
不知不覺已經攢了15萬了,孫占芳就先把岳父的錢還了。
債務已經在慢慢地減少,孫占芳心想,只要靠著夫妻兩個人努力,債過不了兩年就會還清。
愿望還沒實現,噩耗又一次地到來了!
2012年5月29日,孫占芳腿部腫脹厲害,臉色蒼白。
于是孫占芳再次來到河南省人民醫院。
專家看了他的病情搖搖頭說,已經無法醫治。
聽完醫生的話,孫占芳整個人懵住了。
一家人借了這麼多錢,竟然沒有治好自己的病,反而竟然無法醫治了!
自己要是不在了,那剩下的債務怎麼辦?
想到這里,孫占芳開始悔恨起來,覺得對不起父母!
孫占芳眼睛里浸滿了淚水,在電話里語氣如同一個充滿愧疚的孩子,說為自己看病,家里欠了這麼多錢,真的感到很對不起一家人。
打完電話沒多久,孫占芳便去世了。
可是孫占芳去世后,留給孫老漢的,是45萬的債。
3、雪上加霜,兒媳婦扔下3個娃走了
不過即使如此,孫老漢還是按照習俗,給二兒子辦了一場簡單的葬禮。
但在給二兒子舉辦完喪禮之后,孫老漢本來就貧窮的家庭,更加揭不開鍋了。
過了些日子,二兒媳吞吞吐吐地對孫老漢說,她的娘家給她介紹了個對象。
孫老漢猶豫了一會,表示支持: 「你又出錢出力,咱也給不了你啥。你本來就是我們家的恩人,要是讓你背負這麼多債,我心里也有愧。你這麼年輕,應該再找個好人家。」
因為沒有了二兒子,孫老漢覺得,讓小兒媳一直這樣陪著還債也不是個事。
兒媳走后,孩子們留了下來,也把所有的債留給孫老漢老兩口了。
看著失去父母的孩子們,孫老漢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們解釋。
他想哭,但是忍住了。
他不敢看兒子的相片,不敢聽別個孩子叫媽。
甚至在心里,孫老漢還時不時地閃過隨二兒子同去的念頭。
但最終支持他活下來的力量,一是年幼的孫子孫女們,二是那些好心債主。
4、為還債,老兩口帶孫子孫女住野外
為給病逝后的二兒子還債,孫老漢把之前居住的房子賣了,帶著3個孫子、孫女,住進了自家的葡萄園里。
他們的大兒子和大兒媳在廣州的服裝廠打工,每年掙的錢都用來還外債。
祖孫五口住在葡萄園里搭建的低矮小屋里,一住就是10年。
這兩間小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還在四周堆滿了一家人燒火做飯用的柴火。
夫婦二人為償還巨額外債,在自家田地里種植葡萄。
當初為了方便照顧孫子孫女, 孫老漢夫婦二人就把孫子們也接到了葡萄園一起生活。
要走進屋里,得低著頭、彎著腰才能進去。
屋子的屋頂和磚墻透著縫隙,冬天屋子里很冷,孫老漢就在兩張小木床上鋪上破爛的被子。
晚上冷的時候,孫老漢的老伴兒在大床上摟著兩個小孫女睡覺,孫老漢在小床上和小孫子一起睡。
為了省錢,多年來,冬天再冷,孫老漢一家人都沒有燒過煤爐。
因為屋子里陰暗,所以孩子們白天大多在院子里。
葡萄園院子里,有一張四條腿的簡易桌子。
這張桌子既是祖孫五人的餐桌,也是孩子們的課桌。
可以說,這張簡易的桌子成為了孫老漢家里的「中心」。
每天放學后,三個孩子就會或坐或蹲,圍著這張「課桌」寫作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這個家庭里得到了很好地詮釋。
孫老漢夫婦二人的大孫女今年15歲,正在讀國中。
她學習很好,也很懂事,每天奶奶做好飯,她都會給一家人盛好飯,然后照顧自己的妹妹弟弟吃飯!
弟弟妹妹遇到不會的問題,姐姐總是很耐心地教會他們,像是一位媽媽教孩子寫作業一樣。
姐姐讓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光亮,也讓大家在苦澀的環境里有了甜。
她在家算是一個小大人!看到孩子這麼懂事,老漢心里高興之余,更多的是感覺對不起孩子。
正因為自己家這麼窮,才讓這麼小的娃早早就背起來家庭的重擔。
大孫女是孫老漢心里的光,大孫女的懂事,也讓孫老漢在堅持還債道路上充滿了力量。
5、誠實守信感動鄉鄰
10年來,孫老漢全家五口居住在小磚房里艱難度日。
家里欠人家幾十萬,老兩口經常晚上都睡不著覺。
但沒辦法,只能堅持下去。
可是孫老漢始終不忘誠信為本,不忘當初許下的為兒子償還債務的承諾。
孫老漢說,這幾年是苦了這三個孫子孫女。
不過雖然日子苦了一些,孫老漢還是比較樂觀。
尤其是看到孩子們乖巧懂事以后,孫老漢的心也寬慰了許多。
常年的辛苦勞作,導致孫老漢的耳朵聽力減退了,時常聽不見東西。
并且孫老漢跟老伴兩人的身體都不好,兩人每月吃些最廉價的藥,也不值什麼錢。
孫老漢10年間成天在葡萄園地里忙活,勤勞施肥,希望葡萄長肥點,能賣個好價錢。
賣葡萄沒有想象中的好賣,葡萄的價格有時候偏低,有時候價格正常,剛開始賣葡萄的錢還不夠本錢。
但孫老漢會特意跑到距離較遠的鎮上,希望能多賣幾塊錢。
沒有車,孫老漢依靠借著別人的拉板車,然后將幾百斤葡萄拉到鎮上。
一般凌晨起床,孫老漢上午才能到鎮上。
但是走的距離遠點,葡萄才能多賣點錢。
賣葡萄時,一連幾天不回家,孫老漢就在板車旁邊鋪個草席湊合一晚,等到把板車上的葡萄賣完才回家。
每年賣葡萄賣來的錢,孫老漢都會第一時間分批還給好心的債主。
有時候剛賣葡萄賣了幾百塊錢,孫老漢也趕緊給債主們送去。
有時候少還了幾塊錢,孫老漢都會從村里返回到村外的葡萄園,再拿上錢回到鄉鄰家里還上。
借一個親友幾千上萬的債,孫老漢經常要跑一二十次才還清。
一連10年,孫老漢年年堅持還債。
春節前,孫老漢的大兒子孫占橋和妻子從廣州回了老家,把兩人一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6萬元還了外債。
看著不諳世事的女兒孫玉靜在田埂上跳繩的身影,孫占橋說: 「至今還有20多萬元的外債沒還上,但應該離還完的時候不遠了!」
孫家人堅持10年誠實守信還債的行為感動鄉鄰,鄉鄰們同情孫老漢的遭遇,也沒有上前要債。
愛心人士也紛紛伸出援手幫助這個誠信的家庭。
當地政府也為孫老漢夫妻二人辦理了低保,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這是家里最重要的收入。
而孫老漢也成功入選「中國好人榜」誠實守信類候選人。
相信孫老漢一家人將會早日實現自己的承諾,早日過上好日子。
誠信踐諾,依然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孫老漢遇到的事情是不幸的,但孫老漢選擇把「誠信之歌」傳唱下去。
他們用最樸實的方式,闡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誠信是做人、立業之本。
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從自身做起,恪守誠信,讓誠信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準則。
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絢麗多彩,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