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余秀華與90后男友結婚上熱搜,這不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嗎?
兩個人結婚,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祝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吧。
有誰會去對新人說,」這是真愛嗎?「,或者,「這圖的是啥?」
46歲詩人余秀華最近曬出了和90后男友拍婚紗照的視訊,結果評論區就有很多這樣的質疑聲音。
余秀華本人對上熱搜顯然有所準備,以她一貫的調侃和淡定來回應。
在視訊中,余秀華還曬出雙方老人和繼女的全家福,并稱呼楊櫧策的女兒為「我們的女兒」。
其樂融融的畫面也無法消除很多人對這段婚姻的不看好,比如導演劉信達發文又是質疑又是批評,直指余秀華結婚不是勵志榜樣,相反可能會帶壞青少年。
文人罵戰,余秀華真的是在行,「溫柔」地呼喚劉信達為「狗寶寶」。
說實話,男人和女人相差十幾歲的婚姻很正常,為什麼余秀華的婚姻會引起網友這麼大反應呢?——不就是因為余秀華的特殊身份與身體缺陷嗎。
一個身體健康的男人娶一個有殘障的女人,大家都覺得這個女人賺了,如果一個殘障的女人選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男人結婚,大家都替這個男人不值,這很矛盾。
說起來余秀華的殘障,似乎是上天想逼出她橫溢的才華。
余秀華出生時遭遇意外,身患腦癱,雖然僅僅高中畢業,卻熱愛寫詩。她憑借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成為現象級女詩人,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勵志偶像。
她的詩作真實直白,大膽表達對愛的向往和追求,比如那首在社交網絡被廣泛轉發,讓她紅遍大江南北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與她的詩作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她的真實生活狀況并不浪漫。
早在19歲余秀華就結了婚,這是一段包辦婚姻,父母只想將殘障的女兒早點嫁出去,以后有個人照顧她活著就行。
這段婚姻并不幸福,前夫尹世平是一個普通農民,兩個人在精神上完全無法交流。
前夫嫌棄余秀華因腦癱扭曲的面容,搖搖晃晃的軀體,含糊不清的發音,經常當著外人的面對她刻意羞辱和拳腳相加。
余秀華有著女詩人的細膩情感,她忍受不了農村男人抽煙喝酒的習性,更討厭他的粗鄙、冷漠和暴力。雖然婚姻名存實亡,但的確離開家庭,她也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一時無法失婚。
現實給不了她向往的愛情,她就只好向詩文中尋求慰藉,詩歌是她近二十年煎熬的婚姻生活中唯一的光亮。
李健曾說過「 她是在泥地生活,在云端寫詩。」
不認可第一次婚姻的余秀華,在她的詩作及言論中公開表達對愛情的渴望和絕望。
她的詩歌直白,坦蕩,顛覆了很多人的傳統認知,撕開了很多人的偽善,所以在網絡上形成兩極分化的陣營,罵她的人和喜歡她的人一樣多。
余秀華有對容貌和身體自慚形穢的時候,但她在感情問題上絕不是弱者,她只是暫時不具備反抗現實的條件。
在微博上寫詩,出了詩集大賣,有了稿費余秀華馬上用15萬解除了不幸的婚姻,也因此背負了「有錢忘本、拋棄糟糠」的罵名。
她和90后男友楊櫧策高調戀愛時,很多網友覺得小男友不靠譜,認定兩人不長久。
余秀華馬上發文回應網友,如果楊櫧策和她分手,她會上楊櫧策家門口燒冥幣。她的意思很明白,就算公眾認為她不配被愛,她也不扮演被拋棄的怨婦角色。
其實楊櫧策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小伙,國中畢業輟學打工,幾經波折后回鄉養蜂,在遇到余秀華之前已經離異,育有一兒一女,女兒9歲。
他曾經說過很喜歡宋祖英和楊麗萍,因為她們都是農村出來的,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更大的舞臺。
他在直播間見到余秀華以前,就讀過她奔放的詩作,一個農村養蜂人愛看書,讀詩,證明他的內心對精神生活是有所追求的。
他向往走向更廣闊的空間,但自身的境界與閱歷還沒有那樣的高度,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他會喜歡余秀華,余秀華的確有他缺少的內涵,而且余秀華的名氣和流量,能幫楊櫧策的蜂蜜為更多人所知。
余秀華與楊櫧策最早相遇時,她在直播間展示自己并沒有濾鏡美化,正是暗戀失敗,酗酒失眠后的糟糕狀態。
看到余秀華狀態不好,楊櫧策把自家蜂蜜寄給她,叮囑她好好生活。
這種關懷正是從小飽受欺凌的余秀華所渴望的。
我們回看余秀華曾經表白過的男性,電臺主持人、詩人同行、歌手李健,她喜歡的總是充滿文藝氣息的男人。但這些人又是她不可及的,楊櫧策無疑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余秀華在俞敏洪的直播間毫不客氣地公開說過,小楊30多歲了還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她顯然非常清楚,對方的閱歷、學識、資源都在她之下。
可是大家各取所需,他可以給她關懷,她可以給他精神與支持,這就是現實。
余秀華并沒有抱著天長地久、白首偕老的奢望,什麼被拋棄被騙錢,她兜得住也有自己的應對方法。
余秀華對愛情和婚姻,有清醒的認知,她早就說過, [兩.性]關系的本質就是有所圖。如果你一無所有,沒有東西讓別人可以惦記,那你的人生還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
余秀華這樣的人,上半輩子苦夠了,只想下半輩子不要虛度,趁著有錢有名的時候讓自己好過一些。
就算是意外,又有什麼不可接受?就算是孽緣,誰不是在生活中摸黑前行?
其實,網上對余秀華的反感,包括對她婚姻的質疑,說白了都是因為大家不接受她的樣貌以及言論,還能找到男人,這也是一種歧視。
試想,如果她有美麗的外表,她不會承受這麼多的非議。可能大家還會覺得,一個有名的詩人,上過中央電視臺,接受過名主持的采訪,有百萬身家,找一個比自己年輕十來歲的伴侶是多麼正常。
我們的網絡環境并不友善。作家王朔說過一段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所有的預想都正確,才能證明自己機智過人,總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
但現實是,沒有那麼多的惡意欺騙,沒有那麼多的蹭流量,不過是兩個人互相匹配,抱團取暖罷了。
余秀華一輩子始終生活在自己的底層鄉村,要活著就得對身邊的人強硬一點,決不能低頭服輸。面對他人質疑,她在社交媒體上一言不合就開戰,和網友硬剛,絕不服軟。
她這樣的斗士是少數,她敢把不完美和不服輸擺在臺面上,而多數人,沒有這樣的勇氣,他們會選擇咽下痛苦獨自沉默,讓人以為他們沒有正常人的欲望。
影評人羅罔極是一名「漸凍癥」患者,肌肉萎縮無力,只能依靠輪椅行走在這個世界。
他寫了一封信,給未來的愛人:
「雖然我體形古怪,但我的所想所需與常人并無太大區別,我想找到一位靈魂深處有碰撞和共鳴的姑娘。」
殘障的身體無法禁錮想要追求美好的心,他們的內心和健康人一樣并無差別。
我們不需要美化他們的境遇,只要少一些挑剔和質疑,就是最大的善意。有位網友給楊櫧策打預防針,說得很好: 「如果不愛了,記得好好的把她放下,別摔著,她是我們女人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