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惡」:身為網店客服的我,見識到了許多人真實的一面

「公司老板會客串任何忙的崗位,除了客服,客服是公司的禁地,沒有人愿意幫忙」。

相信如今的大部分人已經對網購了如指掌,而在網購的過程中,許多人會習慣性地去找客服咨詢一些問題。

但即使是我們經常和客服打交道,卻很少有人了解客服真正的感受,在陣子,一位網店客服找到我,說道:「這個崗位簡直不是人干的,干這個崗位,可以感受到人性中的惡」。

做客服工作,竟然與人性中的惡產生了聯系,這不禁讓我感到十分好奇,而當她講述完她的經歷后,我卻不得不承認她說得對。

這確實是一份「高難度」的工作,也確實可以接觸到人性的惡。

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她的故事如果不是走投無路,我一定不會成為一名網店客服;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哪怕去餐廳端盤子,我也不會跳進這個火坑。

大專畢業的我,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中,蹉跎了2年的時間,而畢業后長達2年的空檔期,毫無疑問使我的求職道路愈發艱難。

最終的結果便是,原本還可以成為一名「白領」的我,卻最終只能去應聘最低端的崗位,而客服這個崗位,在那時對我來說還是有吸引力的。

畢竟,相較于餐廳端盤子、超市銷售員,客服好歹可以一直坐在空調房中,也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勞動。

而這個決定,讓我直至今日仍然悔恨不已。

客服工作中的

憤怒

做客服有兩大難關,第一道難關便是要每天進行重復、高強度的工作,但這道難關與另一道相比,則顯得相形見絀。

重復的工作容易讓人產生麻木,在剛剛進行這份工作時,根據公司給出的話術進行客服回復,雖然繁忙,但逐漸習慣后,也就不顯得有多麼的勞累。

但一種叫做憤怒的情緒,卻一直伴隨著我,在幾年的工作過程中,我的脾氣也在這種憤怒的情緒作用之下,顯得愈發暴躁。

我之所以憤怒,并非是憤怒于自己近乎12小時的工作時長、并不是憤怒自己每個月不過3700元的工作。

真正讓我憤怒的是,在客服的工作中,我逐漸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所謂的互相體諒,我憤怒的是那些奇怪、莫名的問題。

即使是店鋪的美工,將詳情頁設置得足夠詳細,不管是規格、功能、參數都明確的羅列,但總有顧客,根本不去看詳情頁,而是選擇咨詢客服。

在一些高流量的時段中,作為客服本身的工作已經十分繁忙,而顧客卻總是將客服當做自己的眼睛,問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有的顧客甚至會問我價格多少,哪怕價格顯示在最顯眼的位置;還有顧客會問我這個價格是一件還是兩件,為什麼是一件而不是兩件這種莫名的問題」。

我很難理解,為何如此淺顯的問題,顧客都會問出口,但后來我逐漸意識到,其實社會中,并沒有對客服的工作有一個清晰的定義。

對于顧客來說,客服本就應該回答所有問題,客服本就理所當然地應該幫其修改收貨地址、催促快遞、計算優惠。

我雖然想通了這點,但卻很難去履行這種觀點,因為咨詢人數過多時,顧客等待時間過長,總會對我進行吐槽、甚至是進行謾罵。

我不知道僅僅是等待時間過長,為何會讓顧客如此的憤怒,甚至是將最為難聽的話,一股腦地傾瀉到我的身上。

或許這便是人性的惡,在網絡隔絕的兩頭,互相之間沒有未來交集的情況下,許多人都會毫無顧忌傾瀉自己的惡意。

「被罵」是客服的必修課,我見過無數新來的客服,在罵聲中哭泣,也見過無數新人,因為罵聲而離開這個崗位。

幸運的是,我忍了下來,但或許正是這種幸運,讓我變得不幸,因為相較于罵聲,無理取鬧的顧客,則更能令人感受到惡意。

而這種顧客,并不在少數。

客服眼中的

「惡」

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禮讓,到底是發乎本心的行為,還是對社會默契規則的一種服從?選擇了服從的人,到底是產生了獲利還是損失?

我的父母,一直教育我「與人為善」,一直教育我成為一名「好人」,要求我不占小便宜、要求我以惡意待人。

直至今日,我仍然遵循著這種原則,在待人接物上,我一向以「正直」來要求自己,并將這種堅守,當做一種驕傲。

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我都認為他人也是如我一般在社會中生活,可現實卻是,有許多人,在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惡意,甚至于,他們并不認為這是一種惡意。

作為一家售賣零食商品的網店,退單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畢竟誰也無法保證,商品能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退回。

大多數人,在退回商品時,或許是出于好心,或許是出于安全,總是將商品原封退回,這自然省去了我們很多的麻煩。

但社會中,有一部分人,卻將7天無理由退回這項服務,當做一種「薅羊毛」的手段,并憑此獲利。

「有的顧客說在零食中吃出了頭髮,卻沒有任何的照片作為憑證;有的顧客說零食外包裝有破損,也沒有任何的照片憑證」。

而當他們申請售后,我向他們索要照片時,他們會以「早扔了」、「太惡心忘了拍」這些可以被一眼識破的借口作為搪塞。

而他們的目的,無一例外便是希望在不退回貨物的情況下,給他們退錢,他們憤憤地向我訴說著產品的問題,但我們都知道,產品或許并無問題。

對于這種顧客,按理來說我們自然可以與其據理力爭,但我的老板,卻告訴我們:「50塊錢以下的直接退錢就可以」。

因為在老板看來,這些人很多時候并不認為自己錯了,他們可以以「沒有想象中的好吃」這種理由,來為自己的無理取鬧提供合理化辯護,心安理得的昧下這筆錢。

大部分像這樣的顧客,所涉及的金額不過是幾十塊錢,而就是這麼幾十塊錢,卻讓他們違背了良知與道德。

我有時在想,難道說,良知與道德,本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貴嗎?

網絡與

現實

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往往是充滿善意與情感的,或許只有當網絡隔絕你我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對方的真實面目。

如今,這些無理取鬧的人,愈發地減少起來,但并非是他們改過自新,而是在后臺的監測下,我們懂得拒絕這些顧客的購買行為。

作為一名客服,工作上的勞累其實并不可怕,真正讓我感到可怕、心寒的,是顧客的惡意,這些惡意,常常讓我無法承受。

我有時在想,通過無理取鬧索取賠償的顧客,在生活中又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他們是否是外人眼中的好父母、好朋友、好同事?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在我身邊,有多少外表看起來「道貌岸然」,內心卻充斥著惡意的「朋友」?

每當想到這個場景,我總是不寒而栗。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