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悟透自己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生活中,我們的很多煩惱,多是由于對自己的認識不夠真切造成的。
自己本來是「魚」,卻非要隨大流去練習「飛翔」,結果身心俱疲,事倍功半。
人,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活得輕松、愉快。
悟透自己,得意時不「忘形」
曾國藩說:「凡成大事,天意居半,人謀居半。」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能夠獲得驕人的成績,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為運氣使然。
如果把運氣當成自己的實力,那麼,就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低估了困難,讓自己處處碰壁。
古語云:「驕兵必敗。」
所謂「驕兵」,就是過高地估計了自身的實力。如此,就容易犯「以雞蛋碰石頭」的低級錯誤。
有人說:「別把平臺當本事。」
有時候,平臺是一個放大器。本來是一個平庸的人,也可能因為處于一個好平臺,而受眾人尊重。
當他一旦離開了平臺,便會發現,自己的本事,其實并沒有多少,以前一直是平臺在為自己賦能。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個人最大的聰明,就是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不因一時的得意而忘形。
如此,才能行穩致遠。
悟透自己,失意時不「自卑」
《寒窯賦》中說:「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困頓,不是因為我們無能,而是因為時機不到。
有的人,處于困境之中,就會自我攻擊,再加上旁人的冷眼、嘲諷、貶低,就更加會認為自己一文不值。
如此心智不堅韌,又如何能夠等來「柳暗花明」的一天呢?
真正厲害的人,能屈能伸。
那麼,何為「能屈」呢?
就是處于困境之中,不自暴自棄。面對旁人的諷刺、侮辱、打擊,能夠守得住「自信。」
蘇秦本是洛陽人,學習縱橫之術,他多次上書秦王,卻不為秦王所用。
后來財物用盡,不得不離開秦國。
他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嫂子不給他做飯吃,妻子不下織布機迎接他,父母也不與他說話。
見此情形,蘇秦長嘆道:「嫂子不把我當小叔子,妻子不把我當丈夫,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
于是,蘇秦更加刻苦地學習縱橫之術,瞌睡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
一年后,蘇秦研究成功,終配六國相印。
試想,如果蘇秦遭遇到親人的冷遇,就自暴自棄,萬念俱灰,又如何能夠「終配六國相印」呢?
人,都有「困頓」之時,最重要的,是要沉得住氣,厚積薄發。
如果別人不認可自己,那就自己認可自己;如果別人不欣賞自己,那就自己欣賞自己;如果別人不相信自己,那就自己相信自己。
唯有如此,方可接得住上天拋來的「橄欖枝。」
悟透自己,撞了南墻不「固執」
俗話說:「天不生無用之人。」
有的人,在某方面屢戰屢敗,就認為自己是「無用之人」,選擇「破罐破摔。」
這便是不明智了。
人,撞了南墻,要懂得及時回頭。
南墻撞得次數多了,會不斷消耗自己的斗志,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只有及時回頭,去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才能闖出一番天地來。
「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楊振寧。」
楊振寧的動手能力較差,于是,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建議楊振寧放棄寫實驗論文,轉向寫理論論文。
考慮了兩天,楊振寧最終接受了建議。
此后,楊振寧如釋重負,開始理論物理研究。最終,與李政道聯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是不能違逆自己的天性的。
對于自己的短板,最明智的做法,不是「死磕」,而是避開,去尋覓自己的「長板。」
只有在自己的「長板」上努力,才能更快、更輕松地獲得成功。
莊子說:「人生于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這短短的一生,如何才能活得輕松而自在呢?
那就需要探索自己、悟透自己。
只有以自己喜歡、適合的方式過一生,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功。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