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頂級修養:藏住話,沉住氣,守住心
梁啟超曾說過,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圣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
做人應學孔子,君子之道,謹言慎行;
遇事應學曾國藩,越棘手越耐煩,沉著冷靜;
處世應學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
藏住話,沉住氣,守住心,便是一個成年人最頂級的修養。
藏住話,不與人爭
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非常愛好與人爭辯,因此,常常惹得身邊的人不快。
一次,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便悄悄把他拉到一邊,善意地提醒道:
「你知不知道你這種總是針鋒相對的架勢,圖一時痛快,卻十分的目中無人。」
富蘭克林從沒想過,自己在別人眼中竟是這樣的角色。
一番反省后,他便決心改掉這與人斗嘴的習慣。
后來富蘭克林在電學方面初有造詣,發表的實驗文章傳到巴黎,被法國頗有聲望的電學專家諾萊看到。
高傲的諾萊,打心底里看不上美洲人,絲毫沒有論證和實踐,便洋洋灑灑寫了一卷公開信,駁斥富蘭克林實驗的真實性。
面對諾萊的攻擊,富蘭克林當下便要回信,最終卻選擇了沉默。
他知道那些實驗已經被眾多朋友反復驗證和認可,是不可能出錯的。
而他也永遠不可能說服一個一心想駁倒自己的人。
那麼與其開啟一場沒完沒了的爭論,不如下功夫去攻克新的難題。
事實也證明,富蘭克林是對的。最終他的理論被印成各種語言在整個歐洲廣為傳播,而諾萊的學說也漸漸遭人冷落。
克服了好辯習慣的富蘭克林,最后不但成了世界有名的物理學家,還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能干、最和善的外交官。
林肯曾說過:「 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為的人,絕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
成年人的精力有限,與其把時間花在與人爭論上,不如默默修煉自己。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吃過「嘴」上的虧。
有的人在職場中,為件小事就爭個面紅耳赤,爭得雙方都沒了面子。
有的人在婚姻里,凡事都要爭個是非曲直,爭得彼此都失了情誼。
在朋友的相處中,因為爭論而導致反目成仇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加措活佛說過:「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一些口舌之爭,既消耗精力,又傷害感情,吃虧不討好。
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沉默的時候,別多嘴。
沉住氣,遇事不急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見過最沉得住氣的人是怎樣的?」
網友@尚夏 分享了他的老師,中國資深電影人周傳基的故事。
周傳基老師出身名門,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還精通小提琴。青年時更是風度翩翩,婚姻美滿,事業有成。
1966年,41歲的周傳基,被迫卷入了動蕩的時局。
先是家里許多書籍與限量收藏,包括他鐘愛的小提琴,都被付之一炬。
后來他又被派去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做資料員。
10年里,他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整理書籍,不能與外界有任何交流。
用尚夏的話說,如果換成自己,很可能會就此消沉或者瘋掉。
周傳基卻表現得十分沉靜。這段漫長的「禁閉」歲月里,他把圖書館內所有電影書籍都研讀了一遍,還對電影技術做了深入研究。
待一切平息,離開圖書館的時候,周傳基已經擁有了非常扎實的電影理論基礎。
他被派遣去世界各地,作為中國代表團做學術訪問,與最頂尖的好萊塢制作人同臺交流。
后來周傳基不但教出了陳凱歌、張藝謀等一批批優秀的電影人,更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泰斗」、「中國第一電影教頭」。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發人深省:「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直風光得意,跌宕起伏才是人生百態。
面對人生晴雨,沉得住氣的人,出眾;沉不住氣的人,則出局。
曾國藩曾說過:「事以急敗,因思緩得。」
人生下半場,沉得住氣,生活才會更有底氣。
守住心,處世不慌
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所謂守住心,就是要守住內心的良知與做人的底線。
明朝的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一生守心守矩,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海瑞幼年喪父,很小就切身體會民間疾苦,立志做個不諂媚權貴、剛強正直的人。
他36歲才正式步入仕途,9年后做到知縣。
一年,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外出游玩,沿途遇到的都是阿諛奉承,便處處作威作福,搜刮錢財。
只有海瑞不吃這一套,以粗茶淡飯、尋常之禮招待他。
后來胡宗憲兒子尋釁挑事,毆打驛吏。
海瑞便將他也懲打了一番,沒收所有錢財,還報告胡宗憲說他冒充總督公子,敗壞總督名聲。
不但巧妙地解決了事端,更還了驛吏公正,堅持了自己剛正不阿的初心。
生活上,海瑞也一直保持著節儉的作風。
有次母親過生日,海瑞買了兩斤肉慶祝。
這件事傳到了胡宗憲的耳朵里,讓胡宗憲也大為驚奇,還當作新聞一樣去傳播。
海瑞一生剛強、樸素,也得罪過許多人。盡管他的后半生都在官場浮沉,卻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被稱為「海青天」。
在他去世時,更有十里長街送行,千古流芳。
歌德說:「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人的一生中,總少不了要面臨各種世俗誘惑。
在我們身邊也總有些這樣的人:
有的人為虛名與權勢,逐漸變得市儈與庸俗;有的人為占些小便宜,不惜去傷害別人的利益。
一個人若不能堅守內心的原則,不但會在一次次妥協里失去自我,也得不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往后余生,守好內心的閘門,堅持自我比隨波逐流更有方向。
守住心,是值得踐行一生的修行,也是一個人身上最好的風水。
只有心中坦蕩,日子才能無憂無懼。
電視劇《好先生》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
「你知道,成年人和孩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就是成年人得自己收拾爛攤子。」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學會謹言慎行,遇事從容,守得一顆光明之心。
與人交往時,能藏住話,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遇到坎坷與挫折,能沉住氣,才能逆境翻盤,撥云見日。
立身處世,能守住心,面對世俗欲望,就不會輕易被迷惑。
在漫漫人生路上,希望我們都能做到言行有所止,心中有戒尺,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