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2023一開年,已故2年的達叔會以這種形式,打出一副王炸

小九 2023/02/02 檢舉 我要評論

2021年,《流浪地球1》發布會上,吳孟達是這麼說的:

「我演了一輩子電影,這一部是我的偏愛,是我從業四十多年,唯一一個能拿得出手的電影。」

當你仔細去了解,就知道為什麼已經功成名就的吳孟達,在身體已經不行的狀態下這麼想拍,這麼看好這部電影。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流浪地球》的劇組,真的很窮。

之所以能開拍,是導演郭帆靠三寸不爛之舌,方方面面忽悠過來的。

劇組窮,找不到能一個有咖位,有號召力,有人脈的明星出演。

一是因為國產科幻大片近幾年演一部,被罵一部,沒有演員愿意頂著罵名。

二是因為郭帆的財力根本支付不起「天價片酬」。

實在沒辦法了,郭帆將劇本打包寄給了一些有藝德的實力派們。

不然以吳孟達在電影圈的 廣博閱歷和人脈,他憑什麼拖著久病虛弱的身體出演這麼高強度的作品?

實在是達叔真的不忍心這麼好一本子被埋沒,尤其在得知這部作品是實景拍攝,走電影工業的路子之后。

吳孟達選擇了《流浪地球》,而不是片酬更高,拍攝更輕松的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

眾所周知,在空手套「戰狼」之前,《流浪地球1》最大的腕兒就是吳孟達。

吳孟達也一直是整個劇組唯一的宣傳點,以一抵百的那種。

既要負責宣傳,又要出席采訪,還義務貢獻自己的名氣換電影的熱度。

為了盡可能節省開支,能有更多資金用于制作特效。

吳孟達大幅度降低了自己的片酬,拍攝5個月只象征意義地拿了20萬片酬,還不如他的助理或者職業粉絲們賺得多。

這種收入和達叔的付出放在一起,根本不成正比。

都65歲了,每天都要穿著幾十斤的裝備在空中折騰。

威亞不但要上下吊,還要橫著吊,前后吊,還要一邊吊一邊轉圈,給導演和燈光師足夠的時間去討論光線合不合適的問題。

對普通演員來說,可能最多是難受了點,但對吳孟達來說,這就是在玩兒命。

他是有心臟病史的,62歲因心臟病入院,病重到數度傳出死訊,令所有粉絲都心驚膽戰。

鏡頭前咬牙死撐,每次下來的時候都是喘息伴著[呻·吟]。

面罩里面空氣很稀薄,而達叔心率只有30多下,連我們正常人睡覺時心率的一半都達不到。

導演和其他人心疼,想給達叔多一點休息時間,吳孟達捂著心臟,一邊吸氧,一邊拒絕:

「干嘛放我下來,干嘛不拍啊,我可以!」

這哪是在拍戲,這分明是在玩命。

于是很多人開始頻繁思考同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達叔會選擇《流浪地球》這麼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作品。

誰不知道目前影視圈的「科幻」電影還處于一片空白的階段。

之前確實出現了不少所謂的「科幻巨作」,你瞅他們有一個不被罵的嗎?

也是,中國科幻嚴格上來說是從九十年代左右重新發展起來的,滿打滿算才三十年,和美國的百年基業怎麼比?

況且美國拍了一百年的科幻,優秀的作品兩只手就能數過來,科幻作品之難拍,可見一斑。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冒著很大風險的,畢竟吃了一口無人吃過的東西,三分之一是砒霜,三分之一是美味,三分之一是雞肋。

再說回《流浪地球》這個連預算都不上千萬的劇組。

攝影設備,郭帆沒錢買,忽悠攝影師自己出幾百萬買攝影裝備。

特效燒錢,郭帆預算不夠,喊來一幫大學尖子生來幫他做特效。

原定的演員簽約之后跑路,付了15萬違約金,正好用來支付屈楚蕭和趙今麥的片酬。

打著客串的旗號把吳京給騙到劇組,結果演著演著成了主演,零片酬出演就算了,演到一半劇組沒錢了。

郭帆又跑去跟吳京借錢,最后吳京一毛錢沒拿到,車和房都抵押貸款還欠了6000萬。

至于「化緣大師」郭帆,就更靠不住了。

一個本科學生,兩次考試才考上了北電管理系研究生,唯一的愛好是畫漫畫,唯一的電影作品叫《同桌的你》,是個大爛片。

一個頗有觀眾緣,名氣數一數二的老演員在職業生涯的尾聲,冒著猝死的風險接拍就這麼個不一定能拍完,不一定能上映。

從導演到預算全部垮掉的作品 其實風險很大,拍不好,很可能會給自己一生留下 不可彌補的「缺憾」,可他還是接了。

吳孟達不僅接了,還與吳京一起挑起整部電影的重擔。

在第一部的拍攝花絮里,達叔背著幾十斤重的戲服兢兢業業地吊威亞摳每一個動作細節。

哪怕身體已經嚴重不適,拍完一個鏡頭就控制不住自己嘔吐,他還是像其他演員一樣完成度很高地演好了韓子昂這個角色。

拍完就住院,出院第一件事就是跟著劇組用自己的名氣和號召力,一遍一遍重復著同樣的話:

韓子昂是我認為最成功的角色,哪怕真的死在片場,值了。」

吳孟達是有野心的,他見證 一部接一部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在全世界各國瘋狂收割票房,獨步天下,唯我獨尊,對國內進行降維打擊卻不認輸。

這個時期,大多數中國電影人 滿足于依托與歐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靠著低成本喜劇片、文藝去「以小搏大」。

資本要覺得我花力氣拍個科幻還撈不著好,不如花更少的錢去拍愛情電影,既叫座又叫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流浪地球拍出來了。

這是什麼?這是奇跡。

時光流轉,似乎回到了幾十年前。

那時的達叔,還是披著周星馳名氣的「皮」, 台詞只有一張紙的金牌綠葉。

星爺問達叔:「一張紙幾頁台詞有什麼搞頭」。

達叔回答到:「因為沒搞頭,所以我要把它變得有搞頭」

這是演員的自我修養,這就是達叔,嬉笑怒罵卻逆流而上,揣著只要不死,終要的一口氣 為中國科幻電影首開先河。

哪怕這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重要的演出,哪怕心臟停跳在現場,也要燃盡薪火,無悔無憾

吳孟達的一生大多只為博君「一笑」,但在《流浪地球》中,他又是那麼無情的讓所有人「哭」。

多少年了,中國影視就是拿著五毛特效在那里忽悠,而《流浪地球》打破了這個平衡。

影片正式上映后,票房一路乘風破浪,突破46億大關,鎖定春節檔冠軍。

被譽為「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科幻電影」,《紐約時報》的文章標題也相當有趣:《中國電影終于加入了太空競賽》。

從電影業來看,這部作品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而「韓子昂」也成為了吳孟達唯一一次盡情 發揮自己演技,并且成為真正主人公的機會。

之前你們想起吳孟達是想起什麼?不就是周星馳身邊總是賣丑的角色嗎?

一個演員,演了一輩子丑角,當了一輩子笑星,終于在生命即將燃盡的最后幾年,于大銀幕上過了一把英雄癮。

《流浪地球》讓吳孟達褪去了周星馳金牌綠葉的「皮」。

從此以后說起吳孟達不再是周星馳的影子,而是《流浪地球》中那個愛的深沉的外公韓子昂

最后的最后,導演郭帆,投資人吳京和吳孟達擊掌為約,約定了第二集再見,一個都不能少。

郭帆和吳京固執的認為。

蒼老,病體,疲勞,一切都不能阻止吳孟達燃燒自己最后的熱血,與其他人并肩為中國將來的電影事業啟發出一種可能性。

這件事情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激昂壯烈的藝術價值,恰如吳孟達在片中飾演的外公一角。

哪怕拖著老邁的身體,干著大車司機的力氣活,要一人拉扯日漸叛逆的孩子,但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眷戀。

聽海草舞,刷短視訊,懷戀著妻子的蔥花面,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依然要端坐于昔日的華屋廣廈之下。

這才是演員與角色的 匯然歸一,戲里戲外皆是一人。

如同櫻花綻放時凋零般,很多事物總會在最美好的時候消亡。

《流浪地球2》正式開機,而吳孟達卻在 2021年2月27日因肝癌在香港仁安醫院離世,缺席了這場屬于他的盛宴。

導演吳京雖然 邀請老戲骨李雪健來頂替已去世的達叔,但卻固執地為這份成功,刻上了故去兩年之久的吳孟達的名字。

開拍期間,劇組回到與達叔拍攝的地方,在開機之前,劇組找到常務要了幾炷香點在他拍過戲的地方,所有人雙目通紅在那里靜默了很久。

一向摳門到極點的導演用價錢高昂的 CG復原技術,還原了達叔的模樣,在劉培強和韓朵朵婚禮現場。

評論區一句話,讓菀兒瞬間淚崩 :「 沒有父親愿意缺席女兒的婚禮,韓子昂也不例外。

吳京和王智的婚禮是本劇色調最光明的幾分鐘劇情了。

為什麼要把吳孟達強行塞進來,出現在吳京和王智的婚禮里面3秒鐘。

是為了炒作?是為了消費吳孟達?是為了人氣和噱頭?

不,不是。

他們只是想老爺子了。

他們只是想在 電影里面最光明的一段,塞一個自己的親人進來。

吳京 用另一種方式,和達叔進行了一場對戲。

另外,導演在《流浪地球2》里對 死亡的意義探索,也填上了對達叔的致敬。

馬兆說「人死了就是死了」,臨終遺言卻畫了好多遍「∞」,∞是一個數學用語,就是無窮大的意思。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喜歡將他稱為 莫比烏斯環。

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后,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

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兩個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顏色;

而這樣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一只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

用來形容永不停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這種美好的解讀。

圖恒宇變成數字生命后說:「可是我已經死了啊」,隨后在關鍵時刻醍醐灌頂:「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無論虛實。」

在某種意義上,達叔是這部電影里唯一一個真正的數字生命。

對達叔的緬懷,恰恰也是電影里對數字生命意義最好的解釋,這都是人類未來的一部分。

這是一種從頭到尾,橫跨劇情的致敬。

影片末尾,旁白響起:「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然后,「謹以此片獻給吳孟達。」

導演用這種方式告訴所有人,吳孟達的角色無人能替代,哪怕他已經走了兩年。

讓拼搏了48年之久的達叔,以這種方式在2023年開年打出一副王炸。

雖然世間再無黃金腳,但是吳孟達的形象依然鮮活。

結語

說句題外話, 吳孟達遇到《流浪地球》,真的很幸運。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成為主角,名垂影史,在離世2年后被全網緬懷,打出王炸。

但菀兒卻有些悲觀。

有沒有一種可能,《 流浪地球2》的評分、口碑越高,中國科幻未來就越慘?

看看去年的票房冠軍《你好李煥英》,幾千萬投入幾個月拍攝,喊上一些流量喜劇演員就能賺幾十個億。

流浪地球2勤勤懇懇1.5億美元加上三年拍攝請了一大堆科學家幫助寫設定,他賣夠33億票房,才僅僅勉強回本。

如果你是資方,你更愿意把錢砸給誰呢?

答案不言而喻。

我都不用去舉其他例子,就拿《滿江紅》和《流浪地球》9天的票房做個對比。

《滿江紅》投了幾千萬,拍了2個月多,已經實現了對《流浪地球2》的票房反超。

本質來說,流浪地球的票房應該始終保持第一才對,但很遺憾,已經輸了6個億。

證明了劇本只要正常,鮮肉+實力派演員短期是可以靠著粉絲效應抗衡真正科幻巨制的。

這樣也就代表了一個很可怕的事實:

「就算是《流浪地球2》這種專心搞創作的作品,也沒流量明星隨便演演掙得多。」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讓菀兒對當初不顧一切的達叔更加懷念。

如果不是當初吳孟達的慧眼識珠和吳京的傾盡全力,中國科幻到底還要走多少彎路?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十年一綠葉,千年吳孟達。

不必對比什麼 作為里程碑他已經無敵。

謹以此文,懷念永遠的達叔。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