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大戰外國拳擊手:武打場面全程高能,最終成了他的噩夢之作
這是李連杰從影以來導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抗戰動作片,影片 李連杰拳拳到肉的打戲,從頭打到尾,剛柔并濟之間 盡顯英雄本色
可很少有人知道,李連杰之所以拍這部電影,完全是為了表達他當年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華英雄》(又名無敵小子)背后的故事
眾所周知 自1982年起,李連杰接連出演的三部少林題材電影,不僅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票房成績,還讓李連杰在華語動作影壇中備受矚目,但就在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
他有了退出影視圈的想法,李連杰作為「少林三部曲」的絕對男主,除了深度參與其中還在幕后做動作指導等各種輔助工作,可謂付出了很多,但他拿到的片酬卻少之又少
當時 拍《少林寺》和《少林小子》時,導演張鑫炎基本選用的是內地的制作班底,而拍《南北少林》時劉家良作為本片的導演,從香港帶來了自己武術班底的成員一起合作,很快 因為地域不同,區別對待的不公平待遇讓李連杰非常憤怒
首先在薪資待遇方面,內地演員不論是配角還是主角李連杰,一天的薪酬僅僅只有三元,吃的還是簡單樸素的便當,而香港演員,除了有著一天5000元的薪酬,還有專門為他們特制的廣東菜,更讓李連杰想不到的是,就連不露臉的群演一天的片酬都有五十元,但對方這些明目張膽的輕視 李連杰都忍了下來
緊接著 拍攝過程中不遵守時間,讓李連杰終于爆發,因為劉家良要拍一組日出的鏡頭,要求劇組人員都要提前到位配合取景,所以李連杰與一眾內地演員凌晨兩點就前往拍攝地點,可劉家良這邊早上十點才到現場,錯過了最佳拍攝時間,這時他卻很輕松地說了句:「取消拍攝計劃」
處處的階級與不尊重,讓李連杰「大開眼界」,以至于拍完這部電影后他與劉家良就再沒有合作過,當然 礙于當時那個年代大環境的影響,相信劉家良也并不是故意針對李連杰與大陸團隊,但這樣普世的價值觀與處事態度,也讓李連杰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在《南北少林》上映后,李連杰想起曾經受到的區別對待,再看到片商過于利益化的態度,憤憤不平的李連杰就對電影公司提出了息影,打算返回內地
可公司覺得李連杰是個功夫奇才,為了挽留李連杰,并提議可以讓他自己做導演拍一部電影,于是李連杰第一次坐上了導演的位置,并開始著手策劃這部《中華英雄》
雖然此時血氣方剛的李連杰只有23歲,但頭腦非常冷靜,他利用這次機會充當內心情感的發泄口,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想法,以「中國士兵與美國士兵在戰后遭遇不同對待」的故事,通過電影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片中最能清晰感受到這一幕的還是,小杰淪為美國拳擊手的拳靶子時,被打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隔著屏幕都感到心酸
因為這是李連杰第一次做導演,所以他為《中華英雄》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當時沒有特效的年代,很多高難度動作都是演員親自上陣,而我們在戰爭場面中看到的坦克 軍艦等道具,足以看到這部電影的制作成本
當然最值得一看的,還是李連杰為這部電影設計的打斗動作,全片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融合了格斗 拳擊等實戰性動作,可謂拳拳到肉 招招見血,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場李連杰與柏德遜在擂台對決的戲,由于在語言上溝通不順加上對方沒有拍戲經驗,拍這場戲時柏德遜頻繁失誤,甚至還曾把李連杰打到昏迷,柏德遜看此情形覺得很抱歉,想要退出電影拍攝
而李連杰覺得自己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最后在他極力地勸說下柏德遜才留下來,可本以為一切都勝券在握,但現實再次讓李連杰陷入低谷
1986年 這部讓李連杰寄予厚望的《中華英雄》,在香港上映后卻反響平平,口碑票房遭到雙重滑鐵盧,因為題材的限制被下架,最后僅收獲了11456萬港幣的票房,位列年度排行榜35位
相比前面「少林三部曲」電影的成績,《中華英雄》這部電影的差距實在太大,這部耗盡李連杰心血的電影,也被很多人說是他輸的最慘的一次,畢竟李連杰十四歲就被譽為武打天才,拿到過各種獎項
而這部電影雖說是李連杰自導自演,打戲也非常過癮,但成也打戲 敗也打戲
片中大量的對決鏡頭以至于忽視了要表達的故事,也未能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經歷這次票房失利,李連杰看到了自己沒有導演的能力,同時公司也因此與他解約,瞬間讓李連杰的演藝事業跌入谷底
直到九十年代初,遠赴美國的李連杰遇到徐克,拍攝了《黃飛鴻之壯志凌云》讓他再次活躍在熒幕之上,奠定了功夫皇帝的地位
1992年 李連杰成立了自己的「正東電影」公司,雖然出演了很多電影,但這只是以制片人的身份參與制作
而《中華英雄》也成了李連杰迄今為止,導演的唯一一部電影,如果此片放在如今上映,想必又是不一樣的結果,總的來說 《中華英雄》還是很值得反復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