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星爺一手捧紅的鄒兆龍,演完「常威」一角,公開表示自己很后悔
一、
2007年9月29日,香港逸東酒店金鉆廳迎來一位重量級嘉賓。香港大腕導演、屎尿屁風格的代言人王晶,正在與《志云飯局》欄目主持人陳志云進行一場關于「香港電影人往事回顧」的探討。
在面對陳志云關于 「周星馳拍戲時是否很難相處」的提問時,曾與星爺合作拍出12部電影的王晶語出驚人,他用一句「片場暴君」對曾經的老搭檔蓋棺定論。
此刻已近知命之年的王晶就坐在那里,耿耿于懷的眼神里滿是不甘與憤怒。不甘是因為曾經的黃金搭檔此時早已分道揚鑣,如今再沒有一部純粹到盡皆癲狂的港味片出現。憤怒是因為當我們所有人為二人的決裂惋惜時,王晶一定會想起13年前與星爺拍戲時的往事歷歷…
二、
那一年是1994年,他剛好44歲正值春風得意,而那部讓他至今對星爺耿耿于懷的電影,正是小編今天要講的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解讀港片幕后,致敬傳世經典,大家好,我是小編。很高興在每周的周六跟大家見面。
今天我依然會用10分鐘的時間,給大家帶來《九品芝麻官》的幕后講解。如果你也喜歡并多次重溫這部經典喜劇,請記得給小編多多關注點贊和分享。
三、
1992年7月2日,一部名為《審死官》的法庭片題材橫空出世,上映后便引發全香港203萬人次的觀影熱潮,隨即它又以4990萬港幣的票房拿下當年的票冠,成功打破香港自開埠以來的最高電影票房紀錄。
周星馳也因為這部電影第三次提名金像獎影帝,并憑借一滴淚的炸裂演技拿下亞太影展的影帝殊榮。
看到星爺和法庭片題材在香港影壇的大獲成功,習慣跟風的王晶立馬想到了自己下部戲的題材。
于是他找到香港永盛影業老闆向華勝來投資,改編晚清四大疑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構思出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為給含冤入獄的戚秦氏伸冤,用盡一切努力最終讓惡人受到嚴懲的故事架構。
就這樣,一部常年位居豆瓣電影TOP200 48萬人打出8.6分高分,王晶從影生涯口碑最好的電影,在1994年香港清水灣電視城的冬日暖陽里正式開機...
四、
作為永盛公司的票房保障和審死官的男一號,周星馳當仁不讓地成為王晶這部戲的首選。本以為合作多年的二人會在片場配合默契,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王晶至今都耿耿于懷。
1994年的周星馳,早已不再是那個初闖江湖的毛頭小子。在經歷幾十部電影的洗禮和磨礪后,他的表演風格和演技早已成型并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從來都不甘心只做演員的星爺,開始在創作上投入心思,早年在拍攝《賭圣》時 劉鎮偉就曾建議他學做導演。 後來周星馳在拍《92家有喜事》時 ,谷德昭的劇本必須經過他過目才能開拍,胡偉立的配樂也要先得到他的點頭才能用。
而到了1993年拍攝《唐伯虎點秋香》時,雖然名義上的導演是他的好友李力持,但圈內人都知道這部戲是星爺在全權掌控。
五、
如果說此前跟王晶合作拍戲,星爺還有所顧忌的話,那麼在《九品芝麻官》的拍攝片場,他早已按奈不住自己對鏡頭和細節的掌控欲。
當初在拍攝這部戲期間,無論是大到劇本創作演員表演,還是小到服裝道具燈光的選擇,星爺總會事無巨細的全程參與。
雖然這樣的行為會大大減輕王晶的壓力,但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對導演權威的挑釁。最重要的是,此時王晶在商業片市場的地位,絕不是李力持 谷德昭等人所能媲美的。
剛開始王晶對星爺的這種行為還能理解,但時間久了 兩人內心也開始慢慢出現嫌隙。誠如徐克和胡金銓這樣的粉絲偶像組合,都能因為執導權的問題老死不相往來,更別說是此時已經兩看相厭的王晶和周星馳了。
因此當電影拍到一半的時候,星爺太上皇導演的稱號便開始不脛而走。也正是從這部戲開始,曾經親密無間的二人關系,也不能免俗地走向貌合神離。
六、
從1990年合作《賭俠》時的初次結緣,到1999年拍攝《千王之王》后的分道揚鑣。這對香港影壇曾經的黃金搭檔,在長達9年的時間里為我們奉獻無數佳作,并成功將香港電影帶上無厘頭喜劇的快車道。
但世間事往往都是如此,有往昔相聚就會有今日別離;有把酒言歡也會有割袍斷義;或許二人對于電影理念的云泥之別,早已注定了他們早晚有一天會決裂。
畢竟有人習慣了無節制的重復模仿,有人卻時刻想要突破創新;有人拍戲只是為了迎合票房和市場,有人卻早已把電影當成了自己的生命和理想。
七、
雖然二人在片場時常傳出不合,但星爺仍舊保持了他在表演上的一貫水準。相比于跟杜大炮合作《審死官》時的束手束腳,這一次他在表演上像是擺脫束縛后的肆無忌憚。
他用自己最擅長的嬉笑怒罵無厘頭,讓所有人記住了那個表面貪財好利內心卻心懷正義的包龍星。無論是青樓練功還是四堂會審星爺以市井小人物的身份舌戰那些高堂之上的大人物,用自己在青樓練會的嘴功將官場的黑幕嘲弄個夠。
這一次小人物終于在在歷史的暗角處,高傲地笑了一回,荒唐地贏了一次。但細想一下,如果沒有在青樓偶遇皇帝,一個九品芝麻官如何在官官相衛的公堂上,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平頭老百姓換回清白呢?而一個底層小人物偶遇皇帝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八、
每次看到這里,相信所有的老星迷們都會會心一笑。沒錯 這才是周星馳,這就是星爺電影的魅力所在。
他總會用自己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夸張表演,讓我們在黑暗里看到希望,在復雜中感受美好。或許這才是一個電影人該有的赤子之心,而這樣的赤誠卻隨著星爺的老去變得越來越少...
除了在表演上繼續給影迷帶來驚喜外,星爺還在電影制作上獨創了那個年代少有的字幕形式。這樣 螃蟹魚蝦般的咸濕語言呈現形式,即便放到今天也會讓人感到嘆為觀止…
九、
王晶用一句片場暴君對星爺蓋棺定論,但有一個人卻對這樣的結論持不同看法,她就是在影片中飾演戚秦氏一角的張敏。
在後來回憶與星爺合作往事時,張敏曾對他在片場的越權行為這樣解釋道:
周星馳對導演工作橫加干預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而是朝著作品的最終完成度去做的。
雖然張敏對于星爺始終認可,但讓人遺憾的是,這對香港影壇的最佳熒幕CP,卻在拍完這部戲后便再無合作。此后無論影壇又有多少當紅花旦冒出,小編總會想起那個楚楚可憐的戚秦氏,還有趙敏騎在馬上對張無忌的回眸一笑,然后留下一句「大都見」 ,便于我們所有人再也不見...
十、
在以往星爺與張敏合作的電影中,二人在熒幕中的關系永遠是雷打不動的情侶。但在這部戲中 張敏的CP卻換了人,他就是在戲中飾演戚家肺癆鬼的田啟文。
這是田啟文與周星馳的第一次合作,但自此之后,他便成為星爺電影中的御用配角。看到這里,或許會有人感到奇怪:一個名不見傳的龍套演員為何能得到喜劇之王力捧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星爺認為田啟文很尊重拍戲。
當初在拍攝包龍星和包有為驗尸那場戲時,由于田啟文穿的戲服很闊,星爺看到后玩性大發就想用夾子捉弄下對方。但讓他意外的是,雖然自己連夾三次,扮演死尸的田啟文卻始終紋絲不動。
後來在拍完這部戲后,周星馳特意找到田啟文問他痛不痛?田啟文卻坦然說道:
「雖然很痛 但導演沒喊停,那我便繼續!」
正是這樣的一句回復卻讓星爺對他刮目相看,後來拍攝《喜劇之王》時 他用這樣一個鏡頭,致敬了所有像田啟文這樣敬業的龍套演員。
十一、
雖然田啟文對星爺的提攜之恩始終心存感激,但有一個「狠人」卻因這部戲的走紅感到后悔。沒錯,他就是自稱不會武功卻夸口天生神力,滿臉寫著無辜卻滅門戚家十三口的常威鄒兆龍!
1985年 18歲的鄒兆龍因為功夫打得好被洪金寶一眼相中,并成為洪金寶唯一對外公開的門下弟子。在隨后的幾年內,寶叔力捧他拍過多部正角電影,但讓人意外的是 他在影壇卻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1993年因飾演《倚天屠龍記》中的宋青書一角,鄒兆龍的演技和形象引起了周星馳的注意,于是就邀請他來飾演《九品芝麻官》中的常威。
但讓星爺和制片方感到意外的是, 鄒兆龍在看完劇本后卻選擇了拒絕,原因就是因為他覺得常威實在太壞了,與習武之人的心懷正義完全背道而馳。
雖然鄒兆龍內心非常抵觸這種角色,但洪金寶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能有機會跟星爺這樣的演員合作,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轉型的機會。于是他親自出面,并要求鄒兆龍接拍了這部戲。
隨著《九品芝麻官》上映后的大火,鄒兆龍也開始迅速在香港影壇走紅。但他本人卻非常討厭常威一角,并多次否認自己演過常威。
在後來接受媒體采訪時,鄒兆龍甚至坦言后悔接拍了這部戲。因為他覺得這個角色和自己現實中的性格完全不同,而自從演完常威這個角色后,他接到的大多數的劇本都是兇狠角色,這反而讓自己的戲路變得更窄了....
不得不說,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你拼命想得到的,不一定能成就自己。而內心曾鄙夷的,卻總能讓你揚名立萬。我們總會在這樣的左右為難中,最終活成了自己曾討厭的樣子...
十二、
再來說一下影片中飾演青樓老鴇的苑瓊丹,作為星爺電影中的御用老鴇,苑瓊丹在這部戲中用自己的精湛演技,將那個伶牙俐齒、言語犀利的三姑演繹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她與烈火奶奶對罵的那場戲堪稱驚艷。
但讓人意外的是,當初在拍這場戲時,她卻差點被逼到崩潰,甚至坦言自己不敢再跟星爺合作...
原來苑瓊丹剛接到劇本時,發現自己的台詞量很大,于是她就在開拍前提前將這段台詞背完。但到了正式開機時才被告知這是急口令,有過多年演戲經驗的她此刻卻慌了神,在連續NG數次后依然不能讓導演滿意。
站在一旁的星爺看出了苑瓊丹的狀態不佳,于是就故意激將讓她直接念數字算了。而苑瓊丹本來就是個很愛面子的人,在聽到星爺的激將后,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狀態,并在接下來的拍攝中咬緊牙關一次性完成,這才有了熒幕中我們看到的這場瘋狂DISS戲碼。
十三、
除了苑瓊丹的驚艷發揮外,飾演豹子頭的徐錦江、飾演包有位的吳孟達、還有頂著盛世美顏 飾演如煙姑娘的蔡少芬,也都用自己的精湛演技為所有影迷留下了這部經典之作。
甚至小編個人覺得,這部戲中的笑點玩梗不輸被奉為神作的《唐伯虎點秋香》。
十四、
最后借用魯迅先生在《吶喊》序言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錯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
其中滋味,與君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