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4年6月的某天,剛剛獲得全國武術比賽少年組冠軍的李連杰,跟隨中國武術代表團正式踏上了訪美之旅。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在看完李連杰的表演后,曾主動走到他的面前握手致意并親切地問道:
你的武功練得真好,打架一定很厲害吧?
而年僅11歲的李連杰聽完卻這樣回答道: 我們中國人學武術不是為了打架,而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衛祖國!
這一年的中美關系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破冰,而李連杰這番帶有童真和禮貌的回答,不僅讓國務卿基辛格驚訝不已,更是讓高傲的美國媒體心生佩服。他們在第二天的報紙頭條這樣稱贊道:
「李連杰是很有外交家風度的中國武術神童!」
二、
或許,那時候的李連杰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這次在美國的表演不僅打動了基辛格,同時還讓另一個人對他惦記了長達6年之久。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香港長城電影公司的老闆傅奇。當中國武術代表團訪美歸來途徑香港時,傅奇曾專門找到李連杰并對他這樣說道:
表演一場武術,頂多影響上萬名觀眾。但要是拍成電影把中國武術介紹出去,那影響就大多了,等你長大了可以拍武俠片!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用電影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傳統武術的夢想,就在1974年種進了一個11歲少年的心坎里。
三、
8年后的1982年,一部轟動國內外功夫片影壇的電影在內地正式公映。酣暢淋漓的實戰功夫,匡扶正義的武僧形象,懸念叢生的劇本構思,讓這部電影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億的票房神話。
很多地方的觀眾一連觀看十幾遍都不會覺得膩,甚至當年在農村 1塊磚頭就可以換一張電影票,老百姓為了能看這部電影把村里的廁所都扒了。
自此之后,全國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武術熱。少林寺成為家喻戶曉的武林圣地,李連杰成為萬千少年的精神偶像,牧羊曲成為大街小巷的傳唱曲目。很多海外觀眾看后一致認為,武術的正宗功夫就在中國。
看到這里 或許大家都已經猜到,這部讓億萬國人為之傾倒,并讓中華武術走向全世界的電影,正是小編今天要說的《少林寺》!
四、
1972年3月,時值嘉禾影業的《精武門》在港熱映。看到李小龍飾演的陳真拳打日本武師,腳踢「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時,影迷們瞬間淚濕眼眶并自發起立鼓掌。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有一位64歲的老人異常激動。他對陪同一起觀影的同志這樣說道:
這不就是一部很好的愛國影片嗎?既然香港及海外觀眾都愛看武俠片,那少林寺和太極拳不就是現成的好題材嘛!
于是 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武術精神,喚醒港人愛國情懷的影片計劃就此敲定。看到這里,或許大家會好奇這位64歲的老人到底是誰?
沒錯,他就是時任港澳辦負責人,人稱廖公的廖承志!
五、
7年后的1979年,香港長城、鳳凰兩家公司聯合組成中原電影公司。經過討論后最終確定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劇本構思。而廖公在看完劇本后非常滿意,他對負責拍攝的香港電影人提出了10字指示,那就是:
「縱橫千萬里,上下五千年!」
短短十個字 卻大有氣吞山河之勢。
本以為劇本優秀,上級支持會讓電影順利完成,但接下來劇組發生的事情,卻讓參與拍攝的所有人心涼了半截...
六、
制片方起初邀請了香港導演陳文擔任導演,由于拍攝時是冬天且場景灰暗,導致拍出來的成片效果很不好。再加上當時根本沒有武打演員這個行當,所以陳文只好啟用大量來自河南京劇團的演員。
這樣拍攝導致的結果就是,拍出來的動作純粹就是戲園里的京劇打法,看起來既不是動作片也不是梨園戲。
七、
更讓制片方感到崩潰的是,當年中原電影制片公司公布要拍《少林寺》,遠在日本的「拳法聯盟」卻對這部功夫題材產生了興趣。最主要的是對方財力非常雄厚,并談好要買斷這部片子在日本發行的版權。
但這部電影連一半還沒拍完時,日本拳法聯盟就后悔了,原因是他們覺得拍得太爛影響自己聲譽,并拒絕收購此片的版權,臨走時還建議電影公司解散原劇組。
八、
深受打擊的中原電影公司決定重頭再來,他們聽取建議解散了原來的劇組,并邀請了當時還在香港發展的張鑫炎導演執導。而正是張導的到來讓這個瀕臨解散的劇組重新走上正軌,這才有了後來那部轟動中外影壇感動億萬觀眾的《少林寺》。
四十年后,當84歲的張鑫焱面對采訪再次談起這部戲時,他輕嘆一聲然后說了這樣一句話: 「為了爭一口氣」!
為了「爭這一口氣」,張鑫焱給制片方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他對長城電影公司的老闆傅奇這樣說道:
要想讓內地電影一鳴驚人 就必須動真格的!不光拍攝場景要真實,演員也必須有真功夫才行!
九、
于是在1980年8月的一個清晨,中國武術界「十八精英」在鄭州中州賓館正式集結。這些人中有山東醉劍之王于承惠(王仁則) ,螳螂拳王于海(曇宗師父),浙江禿頭鷹爪手計春華(禿鷹),猴棍地躺南拳三絕胡堅強(悟空)!
湊齊了所有的配角陣容,擺在張導面前的只剩下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主角「覺遠」小和尚該找誰來演?
就當張鑫焱為男主角的人選感到犯難時,長城公司的老闆傅奇向他推薦了唯一的人選,他就是北京武術隊蟬聯五屆全國冠軍的李連杰!
此時的李連杰雖然只有17歲,但因為常年習武的原因,不僅練出了一身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粘的過硬功夫,而且長相斯文英俊 聰明中帶點憨厚,正是飾演覺遠小和尚的絕佳人選!
傅奇的力薦不僅兌現了自己6年前的承諾,同時也為這部少林寺找到了最理想的覺遠。
但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當張導千里迢迢趕到北京來找李連杰時,卻差點連這個武術神童的影子都沒見上,原因是此時的他正因為太矮跟自己慪氣!
十、
原來在拍攝《少林寺》之前,李連杰剛參加了電影《塞外奪寶》的海選。但讓李連杰意想不到的是,從小就代表國家到處巡演且冠軍拿到手軟的他,竟然連海選都沒過。
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自己落選的原因,不是因為功夫打得不好 而是因為身高不夠。更讓李連杰感到委屈的是,當初劇組對演員身高的硬性標準是一米七,但剛滿17歲的李連杰身高卻只有一米六九。
這一厘米的差距讓他從小就有的演員夢就此破滅,同時也讓他錯誤地認為拍電影并不需要真功夫。
因此當張鑫焱趕到北京找尋李連杰時,他就像一個慪氣的孩子一樣躲了起來。
十一、
沒辦法 張鑫焱只好找到北京武術隊的領導,并通過「行政命令」強制把李連杰叫了回來。或許是為了應付命令,也或許是還在跟自己慪氣,所以李連杰當著張導的面馬馬虎虎打了一套拳,最后的結果就是拳打的有氣無力。 打完后還氣哼哼地發牢騷道:反正也不會選我!
但張導早就看穿了這個青春期少年的小心思,他對李連杰這樣說道:
你別跟我來這個,我早就選定你了!
就這樣,年僅17歲的李連杰正式進入少林寺劇組。
講到這里,再給大家說一件趣事,雖然少林寺的票房高達1.6億,但作為男主角的李連杰片酬卻不到300塊。更讓李連杰感到不平衡的是,同組的其他香港配角片酬卻高達幾千塊。
後來李連杰憤怒地找到制片方并要求補償,制片方在跟導演張鑫焱商議后作出補償方案:那就是在演完自己的原有戲份后,李連杰可以趴在地上裝死尸,片酬是50元。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最終讓李連杰決定出走香港影壇!
十二、
寫到這里小編忽然想起影片中這樣一個畫面,覺遠受戒時,師父曾這樣問道:
盡形壽不淫欲,如今能持否?
而覺遠內心中對于兒女情長似乎很難舍棄,沉寂片刻后勉強說道:能持。
或許這才是一個鮮活的覺遠,也是李連杰對情愛名利的難自持,這樣的矛盾像極了現實中的每一個我們。如果換做是你,面對老方丈的「能持否」,你會作何回答呢?
十三、
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少年志在必得而闖蕩江湖!在經歷了輝煌燦爛的《少林寺》熱潮后,一個身懷絕技的功夫少年正式出山,而他即將闖蕩的第一個江湖便是香港影壇。
從北京武術隊的武術神童,到獨闖香江的「大陸仔」,再到世人皆知的「功夫皇帝」,李連杰用自己的身懷絕技和精湛演技,成為那個年代中國功夫電影的金字招牌。
正所謂鮮衣怒馬少年時,一朝看盡長安花。但再風光的英雄,都有遲暮的那一天。當我們再次重溫這部經典功夫片,看到熒幕中那個眉清目秀的覺遠,再聯想到李連杰如今的垂垂老矣,你是否會跟小編一樣遺憾:
在李連杰這一代功夫巨星漸漸隱退后,下一個能代表中國功夫的巨星何時會來?而中國功夫片在幾經沉浮后又會何去何從呢?
十四、
湊齊了心目中的「十八羅漢」后, 張鑫焱導演還給這幫練家子請了一個武術指導。
此人曾在少林寺出家習武長達八年,後來參加革命戰場上立下戰功無數,并成為新中國赫赫有名的和尚將軍。小編在這里賣個關子,大家可以猜一下此人到底是誰?
40多年過去了,如今回望李連杰的傳奇經歷,小編忽然覺得這部戲其實正是他的本色人生。那個晨曦之中刻苦練功的少林弟子覺遠,正是一個功夫少年走向成功的一個縮影。
無論是烈日當空的盛暑,還是寒風刺骨的嚴冬,精湛的武藝永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正如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
李連杰用自己在電影中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淺顯卻深刻的道理,同時也是中華武術的精髓。那就是:千錘百煉方能功到自然成。
這樣的境遇正如《牧羊曲》中唱的那樣:
腰身壯膽氣豪,常練武勤操勞,耕田放牧打豺狼,風雨一肩挑,一肩挑...
十五、1980年8月,《少林寺》劇組在集齊各路人馬后,終于在這座千年古剎的蕭瑟光影中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