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洪家班」捧紅了一群人,而「成家班」只捧紅了成龍一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功夫電影風靡一時。
以洪金寶為首的「洪家班」,以及以成龍為首的「成家班」孕育而生,成為了香港功夫電影的代表班底。
洪金寶的《鬼打鬼》《七小福》《一個好人》,成龍的《紅番區》《警察故事》《醉拳》,是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記憶。
這些電影無一例外,都是兩大班底的代表作。
「洪家班」創立之后,捧紅了很多演員,錢嘉樂、林正英、午馬、曾志偉、鄒兆龍等等,他們有的成了武術指導,有的成了香港電影黃金配角,有的則已經獲得了影帝稱號,更有甚者已經闖入好萊塢,成為聞名全球的功夫明星。
但是「成家班」,除了一個成龍之外,好像并沒有人站出來,成為獨當一面的存在。
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1、七小福與「龍虎武師」
成龍和洪金寶都是香港七小福成員,七小福是京劇武生于占元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開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是一個戲班的名稱。
因此七小福并不是七個人,從中畢業的學員一共有十四個,元龍(洪金寶)、元樓(成龍)都是七小福之一,兩個人是師兄弟關系,洪金寶是大師兄。
也正是因為此,即使現在成龍的成就比洪金寶高,見了洪金寶之后依舊要恭恭敬敬地叫一聲大師兄,大師兄叫站著,成龍就絕對不敢坐下。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當時在香港學京劇的學員,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未來能進電影行當,拍電影。那個年代,想要靠唱戲走紅,完全是癡心妄想。
于占元雖然非常討厭電影,但是他對這種現狀也無可奈何。他甚至有些不甘心地對著自己的徒弟說:「你們未來都是要加入電影行業的。」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于家班畢業的成員,絕大部分都加入電影行業。
大師兄洪金寶甚至在拜師學藝之前,就已經確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成為一名電影演員。
洪金寶進入演藝圈的時間非常早,十四歲便已經開始拍戲,從于家班班畢業后,大部分學員都加入了邵氏,成為了一名「龍虎武師」。
邵氏是當時香港最大的電影公司,盛極一時,曾經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那個時候武師在香港電影圈子里非常吃香,「龍虎武師」收入非常高,每個月工資甚至能發到三千。
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三千元,當時香港普通人平均每個月的工資也就一百塊左右,武師的工資是他們的三十倍,基本上是站在香港收入最頂端的一群人。
但是這些武師大多沒有什麼學歷,自然也就沒什麼眼界,不懂得投資,每天只知道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當天賺的錢,基本上當天就沒了。
并且當武師,經常做一些危險動作,每個人都是一身傷病,電影公司不給他們交保險。導致這些武師年老之后,大多生活相當困苦,常年被傷病纏身。
2、「洪家班」成立
洪金寶要比其他武師看得更遠,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在電影行業闖出一番成績,光憑自己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已經有一定名聲的洪金寶帶著一眾兄弟,成立了「洪家班」。
洪金寶非常善于用人,他創立「洪家班」,并不是只為自己一個人服務,而是要把它打造成電影帝國。
在拍電影的過程中,洪金寶發現「洪家班」所有人都各有所長,于是開始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機會。
例如洪金寶的師弟「元華」,雖然身手很好,還曾經做過李小龍的替身,但是長相并不出眾。
因此洪金寶讓其在動作電影中出演大反派,《東方禿鷹》《急凍奇俠》就是那個時候「元華」的代表作。
兩撇小胡子,極具奸邪之像,身手又出奇的好,是那個年代很多小觀眾的童年噩夢。
除了「元華」之外,錢嘉樂也是「洪家班」出來的一位演員,在行業內是非常出名的拼命三郎。
別人不敢演的戲,錢嘉樂敢演,別人不敢跳的樓,錢嘉樂敢跳,因此洪金寶給了他很多機會。
最經典的一幕,「洪家班」的電影《龍之心》,有一個場景,一眾武師從酒店的七樓跳下來,狠狠地摔到地上,這一段全程沒有吊威亞。
為了保證演員的安全,「洪家班」成員買來了大量的榻榻米,三千個紙箱子,鋪在了樓底下。因為數量太多,從晚上十二點,一直鋪到了早上六點。
開機的時候,隨著爆炸聲,一眾武師從七樓一躍而下,其中一個武師還要摔倒三樓的架子上,然后再從三樓的架子上滾到地上,因為視線被架子遮擋,導致武師看不到下面的情況,一旦摔倒紙箱外面,可就徹底涼涼了,這個人就是錢嘉樂。
即使安全落到榻榻米上,連著掉下來六七個武師,一旦出現人砸人的情況,同樣可能會威脅到武師的生命安全,這場戲真可謂是九死一生。
但也正是錢嘉樂拼命三郎的精神,讓他在眾多武師中脫穎而出,最終功成名就。
與他類似的演員還有很多,午馬、林正英、鄒兆龍等等,幾乎都是武行出身。在洪金寶的幫助下,他們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電影風格。
午馬的鬼片、林正英的僵尸片、鄒兆龍的拳拳到肉,都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僅是對這些有名氣的演員,洪金寶對「洪家班」對每一個人都非常照顧,只要有能力,每個人都有出頭的機會,洪金寶還給他們每一個人都買了保險。
對于洪金寶來說,「洪家班」并不是自己的私人隊伍,而是公司一般的存在。自己就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只要有好的新人,「洪金寶」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資源,一定會把他推到前台。
3、「成家班」的成立
和「洪家班」不同,「成家班」更像是成龍的私人隊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功夫電影行業拍攝現場非常混亂。這些武師大多沒什麼文化,年輕氣盛,更不服管教,還喜歡拉幫結派,和劇組對著干。
一旦出現情況,電影的拍攝就有可能陷入停滯,成龍經歷過很多次這樣的事情,于是他下定決心想要改變,「成家班」因此孕育而生。
「成家班」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燈光、攝影、打板、道具、武師等等,每個人都專注自己的事情,只為成龍一個人服務。八九十年代,成龍已經成了香港功夫電影中的金字招牌。
只要成龍有工開,「成家班」的成員就不會餓肚子。
之后,香港電影進入九十年代,危機出現,當地電影協會和台灣市場鬧矛盾,導致香港電影市場縮水百分之八十以上,大陸電影市場還沒有開拓,香港電影面臨崩盤的尷尬境地。
于是成龍帶著自己的「成家班」毅然決然地遠赴美國好萊塢,立志要和兄弟們闖出個名堂。
好萊塢的拍攝現場跟香港并沒有什麼區別,一旦開機,一樣亂糟糟的,和成龍的「成家班」形成鮮明對比。
好萊塢那邊一團亂麻,「成家班」這邊則顯得非常安靜,大家各司其職,偶爾有交流。互相之間配合,精妙的好像機器中的齒輪,著實震驚了好萊塢一把,成龍的名氣也漸漸在好萊塢傳播開來。
這樣做雖然效率高,但也有一個壞處,只要成龍有機開,大家就能吃上飯。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一年到頭開不了機,大家可能都要餓肚子。
成龍不一樣,他家大業大,即使現在退休不拍電影,后半輩子也可以衣食無憂。
但是「成家班」的其他成員就不一樣了,他們還有家人要養,還要還房貸,香港的物價那麼高,一旦沒有工作,吃飯都成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年成龍頻出爛片的原因,就是為了養活「成家班」的這些兄弟。只要自己有工開,這些兄弟就有活干,拿了工資就能生活。
與「成家班」不同,「洪家班」并不會面臨這樣的境遇,即使電影市場蕭條,大家在行業內都小有名氣,完全可以自己出去找飯吃。
但是這樣也有壞處,洪金寶給了「洪家班」大家太多的可選擇余地,導致自己在拍電影時會少很多選擇。
這導致「洪家班」在拍攝時無法像「成家班」那樣各司其職,洪金寶在影視圈的地位自然就落了成龍一籌。
這也是為什麼「洪家班」培養出了一大批電影明星,而「成家班」只培養出成龍一人的原因。
結尾
「洪家班」和「成家班」的職能不同,前者更像電影公司,后者則只為成龍服務。
兩者并沒有孰強孰弱,如果「洪家班」只為洪金寶一個人服務,那也不可能培養出像午馬、林正英、鄒兆龍這麼多的電影明星,也就不會有香港電影的百花齊放。
如果「成家班」走的是電影公司的路線,那麼成龍也不可能成為名震全球的功夫巨星,拿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雖然兩個班底的發展方向不同,但是他們的心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給觀眾拍出更好的功夫電影,推動香港動作電影向前發展。
正是他們的存在,才造就了當年紅極一時的香港電影,甚至力壓好萊塢,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輸出產地,成為全球電影人爭相模仿的存在。
無論「洪家班」和「成家班」未來的路會向哪走,他們都注定會和洪金寶和成龍一樣,載入華語,甚至全球電影史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