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究竟有多狠?15分鐘賺1個億,王晶一句道破真相

李連杰憑啥敢要上億片酬?王晶這句話說出了真相!

在這個行業,名氣就相當于底氣,李連杰的票房號召力有目共睹,投資商把錢花在李連杰身上不心疼,導演為了給劇組拉投資,更是巴不得跟李連杰合作,甚至有很多電影,都因為李連杰的加盟,鳥槍換炮 從小成本制作,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大片,比如2007年上映的《投名狀》。

李連杰自己獨占1億片酬,是劉德華,金城武,徐靜蕾,片酬總和的三倍之多,可李連杰卻為這部電影拉來了4000萬美金的投資,還把自己送上影帝寶座。

2002年,已經成為好萊塢一線的李連杰,被張藝謀拉回國主演了《英雄》,該片上映后,徹底把華語電影推向大片時代,投資過億的商業大片,成為市場主流,票房甚至能與好萊塢電影互相抗衡,很多導演也開始轉戰商業片。

時間來到2007年,剛憑借《如果愛》打開內地市場的香港導演陳可辛,為迎合市場,準備拍攝一部自己不太擅長的古裝動作片,他把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刺馬案,與水滸傳中林沖拿人頭做透明狀的情節,融合到一起創作出了一個叫《刺馬》的電影劇本,但在很多年之前,著名導演張徹,就已經把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刺馬》,陳可辛劇本中的內容與想表達觀點,和張徹的作品有很大區別,為避免觀眾混淆,陳可辛把片名改為《投名狀》。

陳可辛

由于是第一次轉型,陳可辛最初沒想把投資搞太大,影片原定男主角,也不是李連杰,而是剛合作完如果愛的韓國男神金城武,但金城武拍戲有三部,不拍男主角多的戲 避免同台競爭,不拍造型麻煩台詞拗口的古裝戲,不去工作環境辛苦的劇組,以上這三點,《投名狀》全中,所以金城武最初是拒絕參演的,陳可辛軟磨硬泡兩個多月,才說服對方進組演戲。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戲中有三個男主角,出于對年齡的考慮,如果老大是金城武,那老二和老三,就得找比他還年輕的人來演,比如冠希和霆鋒,這倆人是挺帥,但對投資商沒啥吸引力,主要是《投名狀》中有大量戰爭場面,拍這種戲成本特別高,要想拍出好看的戰爭場面,就得提高投資預算,投資預算取決于演員的商業價值,而當年這三個人的商業價值,還不足以支撐起整部電影的預算。

經過百般考量,陳可辛找到了當時在全球范圍內,都極具號召力的李連杰,正如王晶所說的那樣,此時李連杰在好萊塢的咖位,就連周潤發也難以超越,常規片酬在1.2億人民幣左右,雖然貴,但也有貴的道理,因為陳可辛很快就嘗到了,跟李連杰合作的甜頭。

李連杰15分鐘賺了1個億,導演卻說賺到了

2007年,李連杰用15分鐘,賺了1億片酬,創下當時華語最高片酬記錄,但這只是他給陳可辛開出的友情價,而陳可辛不僅沒嫌貴,還感謝李連杰給了《投名狀》更大的市場和的機會,當初李連杰看了十五分鐘劇本,就確定參演,投資商知道有李連杰,馬上把投資預算追加到4000萬美金,陳可辛的想法越來越多,電影場面也越來越大。

等劉德華,金城武和徐靜蕾這些一線大腕進組后,《投名狀》終于在北京正式開機,可劇組拍攝的第一場戲,就讓陳可辛瀕臨崩潰,因為在此之前,他最擅長拍愛情文藝片,也沒執導過動作片,怎麼才能讓戰爭場面里的打斗,既真實又好看,成了陳可辛面臨的最大難題,他的想法是,能不用威壓就盡量不用,這種近乎刻薄的要求,難壞了本片的武術指導程小東,倆人還因為這事鬧了挺大矛盾。

程小東與李連杰

開機20多天,一個鏡頭都沒拍出來,關鍵時刻還是對武打場面極具經驗的李連杰站了出來,他當起溝通橋梁,把陳可辛和程小東的想法,巧妙結合到一起,三人最終沖破阻礙,用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電影里最宏大的那場戰爭戲。

《投名狀》在當年算是大手筆,光是副導演就安排了15個,被分成幾組調度不同場景拍攝,6架攝影機,近乎24小時連軸轉,負責主鏡頭和分鏡頭拍攝,甚至在電影里,男女演員談情說愛,都要找300個群演當背景,其實面對這麼復雜的拍攝過程,陳可辛也想過要辭掉導演職位,但故事已經拍到一半,現在換人也不好接手,陳可辛只能硬著頭皮上,結果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全所有人。

李連杰苦等25年,用這段戲,蓋過劉德華氣場,直接拿走影帝

誰說李連杰只會功夫沒演技?這段幾分鐘的戲,甚至蓋過了劉德華的氣場,讓李連杰一戰封神,直接拿走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影帝,他也是金像獎影帝史上唯一的一位內地演員,為了這一天李連杰足足等了25年。

當初耗資四千萬美金的《投名狀》上映后,斬獲票房三億人民幣,雖然沒賺到錢,但這部電影卻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的八座金像獎和三座金馬獎,讓同年上映的一眾大片 全部陪跑,成為當年影壇的最大贏家,李連杰說這是他從影以來,最難演 也是最復雜的角色,文戲多武戲少,還得通過眼神刻畫人物內心,但他卻超常發揮,把一個充滿理想,胸懷壯志,然后又心灰意冷的龐青云給演活了。

因為《投名狀》里那些江湖血雨,人心險惡的東西,對別人來說是紙上談兵,但對李連杰來說,他曾經是真正活在那些故事里的人,從80年代的出道既巔峰,到90年代的港漂生涯,李連杰卷入過不少江湖紛爭,名氣給他帶來的,是一半幸運和一半厄運,他被光環籠罩著,也被資本支配過,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李連杰對生活,對角色有了不同的感悟,才能把一個充滿悲情的英雄豪杰,展現在觀眾面前。

如今李連杰出走大半生,歸來后仍然保持著對電影的熱愛,或許曾經的功夫皇帝,已經隨著時間變成一種情懷,但影迷不會忘記,他帶給大家的英雄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